首页 >  长沙考研班 >  永远的怀念——田波院士逝世周年祭_微生物研究所(永远的怀念图片)

永远的怀念——田波院士逝世周年祭_微生物研究所(永远的怀念图片)

时间:2024-04-25 08:35:56 阅读: 作者:gong2022





原标题:永远的怀念——田波院士逝世周年祭

文章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文章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退休干部北郊党支部书记沈安,以怀念著名病毒学家田波院士。以下为原文:

11月15日,中国农历寒衣节,一夜未眠,思念逝去的亲人,心中悲痛。忽然思念画面定格到田波先生,感叹时间过的太快,到12月15日,便是田波院士逝世周年的祭日。思绪万千,泪眼朦胧,挥之不去的身影在脑海,点点滴滴的回忆在心中。于是坐起来,在手机备忘录中写上几句,一发不可收拾……

借用田波院士获得何梁何利奖颁奖词开场:

“一个病毒学家只有深层次地思考这个学科的发展,才能够站得这么高看这个问题。一般的病毒学家只看看自己研究那一点点工作,这可能就是一个大学者和一般的研究者不同的地方。”作为一流导师和顶级科学家,田波院士最卓越的地方恰恰在于他对国家社稷民生的体贴关怀,心怀苍生,科研事业高度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此成其“大”;密切关注国际科学前沿,及时追踪领域最新趋向,活到老学到老,眼界开阔,此成其“高”。



田波院士

田先生是中国病毒学先驱之一,他早年致力于植物病毒学研究,20世纪50至70年代,他阐明了病毒与高温在马铃薯花叶型退化中的作用,合作制定了茎尖脱毒生产无病毒马铃薯原种的技术方案。

七十年代以后,国内条件改善,特别是科研条件大有改观,国际生物科学迅猛发展,到了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时代。田先生也从课题组长升职病毒研究室副主任、后任主任。研究室更名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分子病毒学与生物工程实验室。

我的爱人杨希才(下文统称老杨)于1977年初从复旦大学生物系微生物专业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病毒室康良仪老师课题组,有幸得到田波先生的精心培养、谆谆教诲,追随田先生32年,一步一步成长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科技工作者。

田先生瞄准基因工程技术,将老杨带进了植物病理学的研究,又很快地抓住这种新的致病因子开展研究。田先生亲自指导老杨做实验;安排到北农大、农科院及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曹天钦院士课题组进修学习;到北大听课、鼓励考研深造;协调脱产学习英语时间;同赴张北、多伦马铃薯实验基地……田先生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强调理论研究时,不忘结合实际;在强调应用研究时,仍设法维持一些基础研究,使研究工作得以顺利发展。田先生把基因工程技术和新的亚病毒结合在一起,用卫星病毒来防治病毒。在80 年代

就做出了在国际上影响非常大的成果,获得了1987 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988 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田波院士在田间地头

八十年代末,田先生提出了转基因核酶对核内复制的病原更能发挥作用的设想,这是在国际非常前沿的研究。田先生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邃,观察和评估事物时往往有别人不容易达到的前瞻性和预见性。田先生看到老杨做实验仔细认真,踏实肯干,是个做科研的苗子,派他到马里兰美国农业部beltsvill农业研究中心(usda,ars,md)国家种质资源研究所果树实验室进修学习,在美完成病毒卫星rna的基因克隆和全长核苷酸序列测定。

老杨学成归国,积极投入该项研究,全身心泡在实验室,经常奔波于试验基地。六十多岁的田先生也亲自到在天津蔬菜所观察抗pstvd马铃薯快繁情况。集中精力研究ribozgme控制类病毒的分子机制,建立构建转基因马铃薯,在国际上首次筛选出抗pstvd的转基因马铃薯,分析多拷贝自切割核酶在转录水平能提高核酶转录物浓度及切割相关的病原rna的酶活性。最终实验证明转基因马铃薯能有效地抑制pstvd 的复制,成为国际上把核酶对植物病原物抑制水平降低到检查不出来的第一个例子,论文于1997 年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上。

该论文当年影响因子高达14.8、被引用率在生物口一直比较高。用所设计的切割马铃薯类病毒rna 的核酶基因转化马铃薯,可阻断类病毒复制,获得抗病马铃薯。科技日报以《微生物所利用核酶基因阻止马铃薯退化》在头版报道。该成果获1997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晚年,田先生敏锐地意识到真正重大的问题是人类疾病的问题,于是转到乙肝相关的研究:包括病毒如何进入细胞膜、抗病毒的抑制剂这方面研究。

田先生能够看准整个学科的发展,在每一个阶段都能够站在学术前沿,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且保持较高的学科水准,带动中国病毒学的发展,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祖国科研事业。



田波院士在实验室

田先生意志坚强、踏实勤奋、学风严谨、追求完美。田先生为人光明磊落、心胸开阔、待人友善、温和谦虚,具有惜才爱才的大学者风范和提携后学、甘当人梯的大师精神!

田先生对年轻学生更是关怀备至,有求必应,有问必答,并亲自指导每一位研究生的课题,直到躺在病床上还在过问研究生的课题进展、关心年轻学者的发展。春风化雨,呕心沥血培养了几代人……

田先生全身心沉浸于病毒学的钻研,在上世纪50-60 年代,就是科学院的典型,科学家的楷模,提到“安钻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家属,我则亲眼目睹,老杨被田先生盯设计方案、抓实验进度、要数据结果的日子。他们基本没有上下班的时间,没有节假日,是一批“泡实验室”的人,就算是过年封门,也要到温室走一圈看一看。有一年春节,老杨发烧39℃多,躺在家中,但是看到田先生来到温室(那时我们家在温室的前排,一墙之隔,从后窗可见),“嗖”地爬起来,赶往温室,与先生一起观察接种苗长势,记录实验数据。

田先生与老杨本来都是话不多的人,唯有工作交流。印象最深刻的是老杨回国的那一夜,1991年3月25日22点飞机落地,入关办手续,取行李到家已是26日凌晨两点多,招待司机吃饭即刻休息。清晨我起床,收拾饭桌残局,拉开窗帘一看,地上铺满厚厚雪,原来夜里下了一场很大的雪。得,老天爷让老杨多睡会。

大约七点多钟,传来敲门声,是谁呢?开门一看是田先生,整个一个雪人,他抖落身上雪花,跺掉雨鞋上的积雪,不住的向我解释,我们要谈工作,并连连说几个对不起。我将一杯热茶递给田先生,不解的望着谈工作的两个人……怎么这么着急啊?就不能让老杨倒倒时差,到实验室再谈吗?不差这一天吧?心里多少有点心疼老杨,才睡三个小时呀,有点怪先生不近人情。

现在回想起来,是我对不起田先生,先生那时也是六十岁的人啦,顶着大雪,在半尺深的雪地里,从中关村骑自行车到中试厂家属院,他真真是为了工作,真真是为了工作啊!

田先生看起来表情严肃,不苟言笑,更无闲话,似乎不太好接近,其实田先生是个非常温和的人,在生活上非常关爱下属,默默地关心着我们的家庭、默默地关心着我们的孩子读研、就业……

老杨在单身汉期间,正是国内物资匮乏的年代,粮食定量,副食品限量,逢年过节或实验取得一些进展,必到田先生家聚餐,改善伙食,打打牙祭,解解馋。

我和老杨结婚时,田先生单独送了份贺礼,我们的女儿收到第一份珍重的礼物,便是田先生送的日本精工集团生产lorus品牌石英表,小巧、精致,标有disney中米老鼠图案,米老鼠的两只手作为指针旋转。在八十年中期,这款表极其稀罕、极其时髦的,也很昂贵的。女儿十分喜爱,一直带进大学,至今镶嵌在包装盒内,留作永久的纪念!

老杨在1989年3月至1991年3月到马里兰美国农业部beltsvill农业研究中心实验室进修学习,这个机会是田先生安排的,并经常书信来往。田先生还利用到马里兰大学生物技术学院及威斯康星大学遗传系作访问学者和讲学的机会多次看望老杨,带着老杨参加学术会议,拜访学科领域的前辈们、同行们。

老杨出国学习的两年时间,田先生也经常嘱咐我,把家务事处理好,把孩子照顾好,不要影响老杨;更不要赴美探亲干扰老杨。我觉得我是听进去了,也照着做了。与田先生达成共识,给老杨三条建议:1.照顾好自己生活起居,保证一个健康体魄。2.多交流开阔眼界,关注学科最新进展。3.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掌握一流实验手段。两年时间收获颇丰,还为课题组购买试剂及实验材料。

1993年10月底,由于长期的不按钟点吃饭,老杨突发腹痛,急诊诊断胃穿孔,当夜入院手术,切除五分之三的胃,一周后出院。上午出院,下午就到实验室,婆婆和我极力阻拦都无用,情急之下,向正在英国索格兰作物研究所讲学的田先生写信“告状”。

田先生在百忙之中,即刻回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老杨听母亲、妻子的话,调养好身体,因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来日方长,附上清华口号“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信中专门写给我一页,字里行间体现田先生的安慰和体谅。我以此信作为尚方宝剑,不时举剑挥舞一番。

田先生是这样教导我们 ,他本身也是这样做的。田先生非常会利用时间,身兼数职,工作繁忙,但尽量挤时间锻炼,保持充沛的精力,为祖国健康工作整整六十五年!



田波院士在实验室

近三年,田先生受疾病困扰,多次住院,在医院与家之间往返,我们不忍心打扰,总是通过田先生秘书小庄(在此向庄蔚华同志表示感谢)了解些情况,带去诚挚的问候与康复的祝福。2019国庆前,传来田先生病危,我们立即赶到中日友好医院看望,看见病榻上田先生,感慨万分……总想亲自照顾一下田先生,替日夜陪护的张老师减减负。张老师十分能干,非常坚强,也懂的田先生心思,说田先生心里都明白,现场“翻译”,果然交谈中田先生不时微笑、点头,还客气的说‘‘谢谢’’。

后来我们到三亚旅居生活一段时间,12月5日返回北京,准备在田先生生日前(先生12月25日生日)再去看望一次,不料传来令人痛心的消息,田先生于12月15日,永远的离开了我们。12月19日做最后诀别,深深的三鞠躬不足以表达我们对田先生的感激与不舍,于是走近先生再次深深的三鞠躬!

我流着眼泪写下这篇文章,回顾田波院士在病毒学领域的研究成就和学术贡献,缅怀他严谨求实、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追忆他温文儒雅、甘当人梯的大师风范,怀念他宽厚慈祥、乐于助人的长者气度。

驾鹤西去音容在,乘云化仙笑貌存。田先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永远怀念他。

动笔于2020年11月15日 农历寒衣节

沈 安

编者语: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田老的学术钻研精神值得我们病毒学科研工作者们学习继承,共同推动中国病毒学领域蓬勃发展。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标签:
排行榜
Copyright 2020 © 长沙考研辅导班价格_考研机构实力排名最新 - 长沙考研 网站地图|京ICP备18012533号-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