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沙考研辅导 >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2020本科毕业展(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需要艺考吗)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2020本科毕业展(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需要艺考吗)

时间:2024-04-20 08:22:45 阅读: 作者:gong2022





微丨展丨厅
建筑学院
展厅入口



扫描二维码进入展厅
搜索“作者姓名”或“学号”可直接观看作品
线上展厅可观看视频展示

序 言
2020建筑学院本科毕业展,以“新实验”为主题,直面全球气候变化、疫情蔓延的挑战,用批判与实验的态度介入中国城市乡村的未来发展。以“浮岛”(模型) “长卷”(文本图纸) 为空间形式,建构一个包容着差异研究主题的,充满了想象力的,可漫游、可穿越、可感悟的“自然山水”系统。

建筑学院院长 朱锫
丁楠珊
学号131505075



《拟态公园》 运动公园设计 22.6万平方米
指导教师:虞大鹏、吴若虎、罗晶
【作品简介】
体育公园作为城市绿色活力的中心,需要给居民更多的空间体验和锻炼机会,普通公园的自然形态已经开始被逐步淘汰,复杂而又多元的公园吸引着更多的人群甚至是成为景点供旅客游览,在这种情况下,对城市体育中心自然形态的探索带来了更多可能性。本次设计就围绕着这点出发,将周边地貌和生态放置于基地上,步道作为“山脉”又作为建筑连接了整个基地,步道上下不同的空间体验达到双倍公园的目的。
王晨澔
学号131505022
《星陨公园》运动公园设计 22.6万平方米
指导教师:虞大鹏、吴若虎、罗晶
【作品简介】
大地是城市、建筑、景观设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对大地的存在加以强化,以大地艺术为主题进行公园的整体设计,并尊重场地的地形原貌,利用北高南低的地势设计中心运动场区域,并对游客视线做了强化,运动中的人本身就是一种景观,环形的场地设计让游客更容易欣赏到这种景观。此外方案对于建筑与地形的关系也进行了探索,在尽可能不影响景观完整性的前提下,将建筑设计成架空或覆土的形式,以此来探索非传统的运动建筑构成形式。

吕律
学号131505077
《“圆”舞曲》运动公园设计 22.6万平方米
指导教师:虞大鹏、吴若虎、罗晶
【作品简介】
本次设计方案位于石家庄鹿泉区,是响应全民健身所拟新规划的一处体育公园的设计。
在谈及运动时最容易联想到的是篮球、足球及游泳等等,这些运动都与圆形态物体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此次设计从圆形态出发,同时与河北人偏好跑步这一特点相联系。在设计中以圆润的跑步道连接几个主要区域,各区域边缘多为圆形或圆弧。同时各个区域内加入圆形态细节,让人们在公园中游览或停留时都能感到圆和圆弧带来的流畅圆润的空间感受。

李锦
学号131505008
《悠游——鹿泉运动公园设计》运动公园设计 22.6万平方米
指导教师:虞大鹏、吴若虎、罗晶
【作品简介】
通过对基地和游戏化的研究,发掘了游戏化设计在运动公园设计中应用的可能性,从分区,流线等方面进行了尝试与实践,感受到游戏化给运动公园空间带来的活力与趣味,有助于吸引居民更自发地参与到运动中来,是运动公园设计中一种可行的思路。

张亨根
学号231505007
《迎客公园》 运动公园设计22.6万平方米
指导教师:虞大鹏、吴若虎、罗晶
【作品简介】
本方案的设计概念是“城市中的自由”设计思路。设计思路和概念是家外面的第二客厅,公园是公共空间但也可能是私人空间。在紧张的楼群中,敞亮而清爽的公园会带给我们怎么样的影响。人们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受其影响。比如在城市里生活中,有人感到某种不自然。随着城市的发展房价上涨,我房间的面积会变小,因此我的院子和客厅一样宽敞的个人空间也会逐渐减少。我把这公园设计献给,对于需要广阔空间,在城市里疲惫,没地方能去的人们。

于越
学号131505041
《“共生”》 运动公园设计22.6万平方米
指导教师:虞大鹏、吴若虎、罗晶
【作品简介】
全民运动中心是人们“活动”的场所,“活动”分为人与物的交流(即独立个体能够利用自身条件在空间内完成的活动)和人与人的互动(即在多个个体组成的群体中能够利用自身条件进行互动),两种活动的空间通过空间交织产生互联的空间体验,形成新型的复合场所,带来运动交流,既体验运动空间,又可传播健康知识,促进人们运动交流与公共空间的互利共生,通过空间互联,激发空间活力,推动全民健身发展。

王婉苏
学号131505034
《城·岛》运动公园设计 22.6万平方米
指导教师:虞大鹏、吴若虎、罗晶
【作品简介】
城市空间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从未有定论。在城市空间中,自然往往是为人所用的较为弱势的存在。
本次设计将围绕这一关系,站在自然的角度研究城市空间与自然环境的双向渗透的关系。当自然渗透入城市空间时,原本规整秩序的城市空间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呢?本次设计引入“岛”的概念,根据不同的功能实现不同的与自然渗透结合的方式。并在“岛”的外围设置漫步的步道作为与外界联系的过渡空间,模糊内外的边界。

肖宏蔚
学号131505057
《石家庄鹿泉区运动公园设计》运动公园设计 22.6万平方米
指导教师:虞大鹏、吴若虎、罗晶
【作品简介】
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居民疲于奔命,失去进行户外活动的欲望和空闲。鹿泉区运动公园设计在回应鹿泉区规划及全民健身的国家方针的前提下,致力于满足居民对于高品质户外活动日益增长的需求。设计引入基地南侧水系作为公园主轴同时分割基地形成两大绿地板块,塑造绿地板块地形变化以营造河谷氛围,力求在城市中引入相对自然的环境并结合运动为主题,打造出能使周边居民乃至远方的游客都能够在城市生活中获得片刻喘息机会的运动公园。

杨佳祺
学号131505020
《独乐山水——老年旅居的游与乐》酒店 单层28m*35m 共两层
指导教师:邱晓葵、杨宇、崔冬晖
【作品简介】
对于衰老,人们通常怀揣这排斥的情绪,然而老年人真的就过上了安逸的等待衰老的生活吗?广场舞就是中老年人对于活力生活向往的重要标志,随处可见的公共空间都可以作为他们广场舞的场所,都成为了中老年人们争夺下棋休闲的空间。然而他们在心理上也存在着社交等强烈的需求,而最容易发生社交的便是公园等公共场所,同时在旅居中获得文化认同也至关重要。因此从司马光的独乐园为切入点去探求一种中老年人旅居生活方式的尝试。

黄雪玲
学号131505037
《从个体到群体——共享酒店》酒店 单层25m*25m 共两层
指导教师:邱晓葵、杨宇、崔冬晖
【作品简介】
“一人经济”近年来越来越盛行,“一人量”的商品也成为一个经济的风口。
“一人量”多指向单身人群。这一群体对建筑空间提出了不一样的诉求:更多的能与人产生情感链接,从而实现使人找到归属感。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更容易让彼此产生情感链接。
因此,这次设计将“互动”引入空间设计当中。在设计中,通过空间语言,增加人与人的互动性和体验感,从而使空间营造的氛围更加符合“一人”群体的需求,创造他们真正所需要的空间。


学号131505063
《美食与分享—空间与社交边界》酒店 单层20.6m*29.3m 共三层
指导教师:邱晓葵、杨宇、崔冬晖
【作品简介】
《周易·需》曰:“饮食宴乐”。吃是人类恒久的需求,咀嚼食物能带给我们生命之初体会到的安全感。新时代是分享的时代,"living in kitchen"的理念被更多人接受;新时代也是需要温情的时代,美食分享酒店希望能够“以吃会友”,提供具有共同兴趣的陌生人一起烹饪的机会。宴会就是一种古老的将社交与饮食结合的形式,设计借鉴《韩熙载夜宴图》中的界面分割,不断模糊与打破新旧建筑的区隔,试图拓展空间中的社交边界。

贺毅仁
学号131505039
《文化孤岛的自救——单向空间改造》酒店 单层45m*28m 共六层
指导教师:邱晓葵、杨宇、崔冬晖
【作品简介】
疫情期间,文化地标单项空间书店向社会发出了一次众筹求助,映射出当下实体书店共同面对的发展困局。而这次毕设对这一热点话题研究出发,尝试利用单向空间的文化汇聚的优势改造为文化分享场所,引入“文化群岛”概念,引导人们汇聚在群岛间活动,找寻精神知己;同时置入胶囊酒店的新业态,转型成文化分享酒店,方便更灵活地举办知识文化分享活动。也希望通过单向空间这次文化孤岛的自救,为其他实体书店提供新的转型方向可能。

张雅云
学号131505024
《情绪庇护所》酒店 单层28.6m*37.9m 共三层
指导教师:邱晓葵、杨宇、崔冬晖
【作品简介】
"我的毕业设计望向的人群是抑郁症群体,起因源自身边患有抑郁症的朋友们,通过对他们的观察以及和他们的沟通,我开始思考能够为这个群体做些什么。酒店是路人经过留宿的地方,它不是家,但又是一个容身的场所。抑郁症群体往往对于自我过于关注,我希望通过建立一个分享情绪的场所,消解这个群体对于自我的关注,投身到一个共同体中。建筑师可能无法治愈抑郁症,但至少我们可以提供一个释放情绪的地方——个城市里的情绪避难所。"

李乐瑶
学号131505014
《感知幻象——vr情境漫游》酒店 虚拟空间
指导教师:邱晓葵、杨宇、崔冬晖
【作品简介】
情境漫游者vr酒店的设计,将酒店设计置于一个新的语境当中。室内设计跳脱出混凝土,玻璃,木材,金属杆件等固有的真实,传递的更多的是室内空间与使用者结合在一起所发生的故事,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故事。这一vr酒店与传统的实体酒店业态不同,它没有一个实际的空间载体,使用者通过vr眼镜等设备进入虚拟世界,在不断流转变化的情境之间漫游,并且在漫游的过程中产生社交行为。
陈梓薇
学号131505040
《浸没式 完全一人空间》酒店 单层13m*8.2m 共七层
指导教师:邱晓葵、杨宇、崔冬晖
【作品简介】
方案“以逃离人群压力,在个人空间中感受自我”作为出发点。
在现代社会中,个人与群体的界限在时间与空间维度下都变得模糊。据调查,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与他人的社交是一种消耗。因此,适当“逃离”是有积极意义的,方案针对 “想要独处,并且能在独处中得到能量的”的人群,以一人为尺度入手,通过行为划分空间,使人在浸没式空间中放大感官体验,体验被纯粹环境包裹的仪式感——每一扇门都通向一个造梦空间,在其中完成与自我的分享。

陈舟
学号131505013
《基于无人驾驶的汽车酒店》酒店 单层60m*142m 共三层
指导教师:邱晓葵、杨宇、崔冬晖
【作品简介】
本案意在探讨未来酒店面对日益发展的自驾市场可能出现的新模式——即在一定土地范围内,酒店将与景区形成合作。客人在合作链内某一酒店租赁房车型的无人驾驶汽车解决景区内与景区之间的观光与交通问题。汽车以个人的旅游流线从景区a内的酒店被接管到景区b内的酒店,以此类推。综上,本案意在提供与该产业模式相吻合的参考模型,以便利人的行为方式和汽车的流线为核心考量,在原有水泥框架中的诞生具有工业视觉风格的酒店方案。

邓博文
学号131505003
《虚实之间——美院7号楼空间改造》既有建筑改造设计 22904.46㎡
指导教师:傅祎、韩涛、韩文强
【作品简介】
在不远的未来,教育空间及其相对应的各项教育活动完成了线下到线上的完全转移,但是仍有一些无法适应虚拟教学的学科需要必要的线下教学,但是虚拟技术的完善解放了大部分的常规教学空间,由此产生的便是虚拟之外的真实空间需要什么。虚实之间的差异更多的在于人的需求,人们需要能够产生更多的交流,需要更舒适的使用空间,需要更加便捷的技术服务……
竖向的功能分组能够提高楼层间人的流动性,错落的中庭与平台创造了更多交流的可能,虚拟技术解放的空间变成了更加舒适的室内自然空间……
人们的交流在虚实之间产生了更多的可能……

郭元蓉
学号131505018
《“边走边学”——未来校园游记》既有建筑改造设计 22904.46㎡
指导教师:傅祎、韩涛、韩文强
【作品简介】
“如今进入小学的儿童中,将有65%从事目前尚不存在的工作……”未来的高等教育的受众群体、学习方式和内容都将发生重大改变。在数字化教学发展越发成熟的趋势下,实体教育空间将被重新定义。我认为未来校园是一个交流反馈和收集“信息”的社区,学生在行走中通过观、听、身体感知收集“无意识信息”,创造出虚拟教学没有的体验。设计手法学习中国园林动态观看的经验模式,试图创造一个高层建筑中的“垂直园林“,书写“校园游记”。

杨牧晓
学号131405045
《经验作为路径——美院7号楼空间改造》既有建筑改造设计 22904.46㎡
指导教师:傅祎、韩涛、韩文强
【作品简介】
远程在场技术改变了社会组织与日常生活,迫使我们重新思考物理空间的不可替代之处。7号楼依据行政划分的三段式结构不再适用于强调跨学科交流与合作的当下,取而代之由低高年级对于信息不同处理方式而决定的多孔隙结构。
交错的楼梯、走廊与平台串联各个楼层,路径不仅具有通过性,还附着一个个对应低高年级不同使用场景的边庭,是停留与探索的空间。
空间连通与原有立面局部破除构成多孔隙的线索,指向内部观望对视和外部场地对话。

宋泓锡
学号231305001
《生态广场》既有建筑改造设计 22904.46㎡
指导教师:傅祎、韩涛、韩文强
【作品简介】
设计背景设定在未来的2050年,基地选址于中央美术学院7号教学楼。想到未来学校,首先想到的单词是能量。最近对节能、地球环境保护的关注越来越高,几年来,绿色建筑的需求逐渐增加。所以我用最小的电灯,设计出了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的设计。为了让光线统一进入室内,在天花板和侧墙面上做了一个大玻璃窗。室内为了让光线分散到各个楼层,由小箱形的组合构成,层层叠成一个结构。结果,由许多曝光面组成,自然光很容易进入室内空间。

刘灏
学号131505044
《建筑自传叙事——未来校园生存策略》既有建筑改造设计 22904.46㎡
指导教师:傅祎、韩涛、韩文强
【作品简介】
教育建筑长久以来与教育系统绑定,面对新技术的冲击,它是否会安于丧失对教育系统的绝对话语权?抑或它将狡猾地调整自己的角色,用虚假的自传在新时代谋求生存。在我对未来的的设想中,主体教育系统将移交到网络中,附属的体验式教育行为将由社区文化建筑承担。而中央美术学院,将灵活编排寄居在校园建筑中的记忆,为其他文化建筑的运营提供理论支撑,以作为新时代的生存策略。

何理达
学号131405025
《灯塔大厦》既有建筑改造设计 22904.46㎡
指导教师:傅祎、韩涛、韩文强
【作品简介】"作者对新冠肺炎疫情时期的文化语境、文艺工作者的生存状态、社区关系三个切入点进行调研,总结出了空间的压缩、当下时间性的否定、周围自组织的消亡、主体性的缺失四个特征,来回应“未来”“中央”“设计”“大楼”的题目设定。
在这种“小”与“大”之间的断裂语境中,对于个体学生状态的记录,是作者与宏大叙事发生器之间的对话。

唐逸伦
学号131505058
《共情建构——t的第二学年》既有建筑改造设计 22904.46㎡
指导教师:傅祎、韩涛、韩文强
【作品简介】
共情建构是四个“也许”。也许未来的教育并非对知识的传递与拓展,而是对人的教化;也许劳作与人的心理健康存在一种互助的关系;也许室内的陈设家具与人的内心世界有某种对印关系;也许我们可以通过设置这样一个系统将前三个也许串联在一起。这四个“也许”下也有“也许”——也许我们会迎来一个ar技术与google眼镜成熟的未来;也许我们可以容许一种相对混乱的社区存在…… 所有的也许之上也有一个“也许”——也许设计就是创造也许。

陆明
学号131505023
《重叠梯田——美院7号楼空间改造》既有建筑改造设计 22904.46㎡
指导教师:傅祎、韩涛、韩文强
【作品简介】
在未来教育空间中,信息的交流以及人与人的真实连接变得尤为重要,教学场景之间不再彼此孤立,而是相互交融、互相延展。流动的空间组团打破专业年级的界限使学科交叉,打开组团边界便于师生间充分交流。改造以“重叠梯田”作为空间操作的形式,从斜向打通原有中庭,以梯田式退台楼板连接空间。在空间中视线经过组团与梯田形成各种教学场景的叠加,共同构成整体的学习氛围。

任可欣
学号131505035
《百年运河穿越计划》运河文化公园 60公顷
指导教师:吴祥艳、丁圆 、张茜
【作品简介】
济宁作为一个“因水生城,因水兴城”的古城,衍生了源远流长的运河文化。
如今的济宁在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破坏,如采煤导致的地表塌陷。基地西部大块场地位于未来预计塌陷大于三米的未稳沉区,该设计进行了面向未来的生态治理。
同时,结合流经场地西部的古运河,将运河文化置入场地的功能设计,以时间轴为线索,设置七个由古至今的历史节点,使用景观叙事的手法,使观者穿越历史时空,亲身感受运河发展兴衰的长镜头。

吕栖鸾
学号131505080
《后自然持续的诗篇——墟上乐园》郊野公园 130公顷
指导教师:吴祥艳 、丁圆、张茜
【作品简介】
当人困于城市,必然想念自然。当代人的田园梦,在安全距离内凝视田园,而不是真正地肉身回归。自然与人之间慢慢筑起壁垒,一切都会消失,人类绝无永恒,繁华终会散尽,仅自然永世长存。在前人亲手摧毁的土地上,重建自然,在废墟升起的乐园里,仿佛看见人类消失后的几百万年后,自然重新掌握话语权。自然不需要人类的祝福,但请人类让自己的后代也分到自然的一些爱吧,让儿童自由享受春之微风,夏之花蜜,链接自己与大地天空。

靳容
学号131505062
《郊野疗愈公园——重拾感官与自然》城市郊野公园 400公顷
指导教师:吴祥艳、丁圆、张茜
【作品简介】
建设城市边缘,不仅是对城郊的建设,也是满足都市居民的精神需求,更是满足整个社会的生态需求。现代都市人群每天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之中,过着紧张焦虑的生活,压力得不到有效释放,心理隐疾愈加严重。概念上从疗愈景观理念、森林康养理念、幸福生活理念,三者相结合;实地上从克服局限济宁城市发展的塌陷问题入手,探索营造一个结合生态平衡改善人居环境、具有疗愈功效、能舒缓压力、放松身心、感悟生命的景观系统。

吴霁
学号131505027
《重庆渝中半岛朝天门码头景观更新设计》滨水空间 6.2公顷
指导教师:吴祥艳 、丁圆、张茜
【作品简介】
重庆朝天门码头景观更新设计加强了场地与周边区域的联系,重新规划场地的功能布局,满足现代人群旅游休闲的需求;还原重庆城长江—码头—阶梯—城墙—城门的独特空间结构,延续城门码头场地历史记忆;最大限度开放沿江驳岸地带,回归老码头的流动商贩与店铺,形成分段式的小型集市空间,为夜晚的山城更添一丝人间烟火之气,从而将朝天门码头地区打造成未来重庆旅游休闲和山城空间体验的城市地标。

卢柏沄
学号131505046
《月亮湾核心区规划设计研究》鸟类保护区35公顷
指导教师:吴祥艳、丁圆、张茜
【作品简介】
由保护角度出发,设计首先根据前期规划所得出的结论将场地根据保护级别划分为三类区域,核心区、生态保育区、缓冲区,并且在核心区设置了多个鸟类监测点以实现线上实时监测,最大化方便对蓝冠噪鹛及其栖息地的保护、研究和管理,同时也可作为科研和科普宣传的重要资料数据来源。再按照场地具体需求和条件,在不同区安排各自功能,并根据不同人群需求,结合场地规划了三类路径,分别覆盖各人群需求的节点区域。

严子莲
学号131505051
《迹·忆——太白自然教育中心规划设计》自然教育中心 40公顷
指导教师:吴祥艳、丁圆、张茜
【作品简介】
江西省婺源县太白镇内的风水林现为四十多只世界级濒危物种蓝冠噪鹛所选择的栖息点,下属村落太白村自然环境优美,是进行自然教育营地的合适场所。但村子目前也面临着“空心化”严重,产业模式亟待有新的发展等问题。本设计始于婺源县域内针对蓝冠噪鹛保护的概念规划研究以及生态社区的提升改造,在此基础上充分研究太白镇太白村的自然本底情况和发展方向,最终完成了太白村自然教育与蓝冠噪鹛科普营地的规划设计方案。

闫朝阳
学号131505069
《新时期生态观鸟社区景观营造—以江西婺源曹门村为例》生态观鸟社区25公顷
指导教师:吴祥艳、丁圆、张茜
【作品简介】
南山有鸟 鹏风翱翔 其名蓝冠 黄腹羽藏 暮春至此 营巢古樟 鸣声上下 林木苍苍 江村幽幽 其水汤汤 江村幽幽 茂林修篁 窈窕空谷 鸟语花香 采采流水 鸟隐田桑 蓝冠结群 饮啄果浆 其数未百 不胜悲惶 理径育翠 赏护成双 人鸟相伴 影立轩窗 天命玄鸟 降而生商 亘古及今 愿其永昌

蒋秋怡
学号131505043
《晓起村观鸟生态社区公共空间改造提升》观鸟生态社区 33.5公顷
指导教师:吴祥艳、丁圆、张茜
【作品简介】
从不同人群的角度出发,在自然和人文资源的保护基础上寻找历史生态旅游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是现状旅游村的发展之道。晓起村的鸟类则是村落的第三方用户,也是村落的亮点之一。对现有资源的发掘、保护、利用以及现有环境中人的生活环境的关注,来实现古村落的和谐发展,使人与自然和鸟都能有良好的生存环境,这样的平衡既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又形成齐头发展的共赢局面。

许一鸣
学号131505054
《时间与空间的并峙》遗址景观约45公顷
指导教师:钟山风、侯晓蕾、栾雪雁、范尔蒴
【作品简介】
精神性景观一直以来在现代城市中处于缺位的状态,快速的城市更新疏于构建场所与人们回忆之间的链接,历史存在,又被抹去,新的历史再次出现,循环往复。北京天坛外坛在时代变迁中天坛外坛与北京城市生活结合紧密,被消解的古典的仪式空间与现代市井生活交织。如何对于这样一片个性极强的场地进行处理,让城市中的历史遗址与人的日常生活共存,寻找一种日常化的,对于历史的回应,找寻该场地的当代性。

伍谷
学号131505019
《城市山涧》运河绿带 约7公顷
指导教师:钟山风、侯晓蕾、栾雪雁、范尔蒴
【作品简介】
城市居民处于人工场所以及社会规则的“盒子”之中,不仅身体受到束缚,身体感知周围环境的功能也疏于使用。本设计通过在城市的有限场地内进行基于认知条件的自然重构,引导人用身体感知周围环境。以北京西坝河太阳宫地区的一段运河绿带为例,通过引入自然元素,增强现有感知,提供人与环境进行互动的方式,引导人进行不同形式的感知,从而使人重新认识自身,重新思考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以及周围事物。

柴聚欣
学号131505006
《重构边界的游戏》城市公园约10公顷
指导教师:钟山风、侯晓蕾、栾雪雁、范尔蒴
【作品简介】
在利用景观手段推动区域内空间边界与心理边界的重构的过程中,游戏成为了新的突破口。游戏行为的本质是重构身份、重塑交流的过程,这为促进区域内的不同群体提供了正向交流的可能。且通过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可以发现游戏确实塑造了一种适用于当代社会生活模式的良性社交形态。基于此,提出一种新的设计思路,即将身体性游戏置入空间设计以实现对上述双重边界的重构,激活场地活力,促进不同群体间平等、正向的交流,打造辐射一定区域的宜居的城市生活环境。

赵文健
学号131505052
《城市荒漠》废墟景观13.7公顷
指导教师:钟山风、侯晓蕾、栾雪雁、范尔蒴
【作品简介】
何为城市荒漠?城市荒漠是伴随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产物,是城市空间历经拆除到再建造的中间形态,往往伴随3至五年的荒废闲置。当下的城市化进程时刻推动着城市的更新,面对更新过程所遗留的闲置用地,一味地忽略其存在与漠视其影响并不是智慧地选择,探讨以怎样地景观途径激活城市中的荒漠,在其短暂存在的年限内创造临时性的活动,并激发荒漠自身的价值,最终维护城市人居环境以及提高城市土地价值。

侯林达
学号131505026
《“井底”市场》棚户区景观约5.5公顷
指导教师:钟山风、侯晓蕾、栾雪雁、范尔蒴
【作品简介】
本次毕设以消费社会中的拟象为出发点,通过对消费批判与技术反思等方面的探究,以及对社会符号学的分析,发现拟象理论从美国的迪士尼乐园可对应到中国最大的人口基数——小镇青年,那么我将选择小镇青年作为研究对象,以北京cbd化石营社区作为设计场地进行设计,根据小镇青年的问题、需求与方式从多个层次入手设计。

张祎迪
学号131505055
《感官疗愈花园》城市公园6.6公顷
指导教师:钟山风、侯晓蕾、栾雪雁、范尔蒴
【作品简介】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上班族面临的压力不断攀升。在精神紧绷的状态下,身体也难以放松。本设计从身体性感知入手,以五感理论为基础,通过调动该地块使用人群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种感官,尝试为望京中央公园地块提出景观更新设计方案,使人们在城市中心区域用身体感知自然的疗愈力量,疏解身心压力。

郭舒童
学号131505007
《游神共舞》城市公园约11公顷
指导教师:钟山风、侯晓蕾、栾雪雁、范尔蒴
【作品简介】
时间中的三维人必然发生的腐坏——意味着劳动之无意义,宗教信仰的自欺使不可反抗的恐惧被神灵意象阻挡。捕捉娱神的狂欢掠影,在体验借由传统精神性场地映射在民俗活动和场地的祥和景象中,暂时跳脱于都市生活的情境。基于民俗的演出方法将空间在舞台与观众席间转化。交通连接多处场地形成“游神”路线,以积极的方式使失落的传统空间回归城市,缓和与城市的关系。

刘芳铭
学号131505065
《城市催化剂》运河绿带11.25公顷
指导教师:钟山风、侯晓蕾、栾雪雁、范尔蒴
【作品简介】
基地内居民与外来人员在地域上、生活节奏上区分明显,形成了个性鲜明的不同区域。通过对场地不同交通工具的不同交通流线的梳理,建立了完整有序的出行系统,利用河岸带来的话题和愉悦感,营造出打破圈子边界的节点。将城市中现在被忽视的地带,转化为城市慢行交通的一部分,并连入城市交通系统中。希望能使居民与外来人员互相欣赏,逐步接纳对方,最终达到彼此认同、轻松对话的目标。

李迪进
学号131505066
《道生万物——新疆天山天池游客中心设计》游客中心3500㎡
指导教师:吕品晶、李琳、史洋
【作品简介】
以对道教哲学的形而下抽象解读为设计的切入点。对景区现有资源进行唯一性归纳,总结出的“道生万物”和“阴阳相生”的概念,并进行深入挖掘,进行平面的几何化推敲,以及形而下应用,将哲学观念转译为正弦波的空间语汇。设计打造七个不同的空间,串联形成完整的建筑体量,虚实、方圆,轻重等不同感受的空间对比,给游客道家哲理性的游览体验感。

黎千妍
学号131505081
《天池游廊——新疆天山天池游客中心设计》游客中心3000㎡
指导教师:吕品晶、李琳、史洋
【作品简介】
新疆天山天池景区是世界级自然遗产,山清水秀,美若仙境,同时附近居住了古老的游牧民族部落,是神秘又充满魅力的地方。政府希望在此地建造一个游客中心,以服务景区和吸引游客。我的方案以呼应天池环境和尊重当地文化为出发点,以圆、游廊和光为核心元素,由一个环绕山地衔接天池的穿梭游廊和数个圆形功能建筑组成。我基于当地文化意境在建筑语言上做出尝试,尽力在建筑学和美学上回应大自然和游人。

童子潇
学号131505011
《林中浴-新疆天山天池游客中心设计》游客中心3000㎡
指导教师:吕品晶、李琳、史洋
【作品简介】
毕设通过抽象天山当地的石林以及山丘的自然景观,创造了山丘状的建筑结构体系,并结合地形融合到了当地的自然景观之中来实现景观化的建筑观念。在屋面之上,七个突起的山丘顶端外形上既像是石林,隐喻着在地性,结构上又结合了当地的哈萨克毡房的构造,所以又类似哈萨克的蒙古包。该设计考虑自然与人文的关系,力求通过建筑设计将自然融入建筑,同时将人文元素融合其中。

张紫琪
学号131505053
《天石之境——新疆天山天池游客中心设计》游客中心
5000m2
指导教师:吕品晶、李琳、史洋
【作品简介】
天石——天山中的一块石。天石是古人对陨石的称呼,代表着先民对神秘事物的探索,对未知事物的敬畏。此处的精神信仰回归到集多重神格于一体的西域母神——西王母。“虎齿、豹尾、善啸、蓬发,司天之厉及五残。”“梯几而戴胜。”千百年来,万物盛衰,盈亏更迭,西王母传说与初民们时空观念紧紧相连,流传至今。此次设计概念结合古代陨石与西王母传说,以神秘的事物承载神秘的传说。进入空间中,观者发掘自己的内在,探索过去与未来的时空交点。

卓子舜
学号131505010
《侠骨文心 论剑于天——新疆天山天池游客中心设计》游客中心5000m2
指导教师:吕品晶、李琳、史洋
【作品简介】
此次设计的场地为一个葫芦形状的小山坡,我的建筑由30个10*10的单元有机的组成。如同天山地区的哈萨克村庄一样,在给人一种开放感和随意感的同时,利用坡屋顶将各个部分高度的统一在一起。我希望结合当地的地势起伏形成流线型的建筑语言,利用基地自然的地貌形成庭院,人们可以顺着向下的地道进入到开阔的休息空间,这种视觉的过度取材于我们进入毡房的豁然开朗的感受,折射出天山地区的聚落文脉和传统肌理。

娜咪拉
学号131505009
《云游——新疆天山天池游客中心设计》游客中心
4568.5m2
指导教师:吕品晶、李琳、史洋
【作品简介】
本案基于天山天池风景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场地周边环境,尝试探讨游客中心在自然环境中可以诠释的多样语言。回应场地与景区内各个景观节点的位置关系,生成顺应地势的流线型建筑体量,并设计触发多种感官体验的互动性空间,以建筑为媒介还原游客在自然中的五官感知,丰富与环境的对话方式。

章霍莹
学号131505032
《山雪——新疆天山天池游客中心设计》游客中心
3000m2
指导教师:吕品晶、李琳、史洋
【作品简介】
游客中心可以理解为旅游景区的衍生产品,是景区特色、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呈现给游客的第一个环节,是景区的门面。因此它承担着多重职能:
    最基本的游客集散功能;对景区风景和文化的宣传介绍作用;景区的标志。
游客中心的设计,在宏观的、场地的角度去思考它的功能的同时,也要将它放到整个文化宣传过程中去考量,明确它在整个过程中的定位。本次设计提取了景区景色中典型的元素——山形和雪,进行提炼和概括,并应用到建筑形式当中。

黄嘉敏
学号131505076
《半坡乐园》文化建筑7000m2
指导教师:刘斯雍、何可人、王子耕
【作品简介】
这是一个以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兼顾当地的乡村儿童和前来古寨旅游的城市儿童,融合乡村文化教育和户外自然教育的公共建筑。在为旅游度假村带来盈利的同时,成为乡村公益活动的载体。设计中鼓励城市儿童探索身体本能、回归自然,也希望为乡村儿童打开交流的窗口,以更积极的方式充满希望地成长。

高文浍
学号131505079
《云端漫步》文化建筑4000m2
指导教师:刘斯雍、何可人、王子耕
【作品简介】
梯田景观作为一种独特的乡村景观,其特有的地势形态赋予了场地千变万化的视野景色,从而产生丰富的空间可能性,人们通过对场地中发生的行为、语言、视线等因素的关注,使得连贯的碎片叙事空间构成旅行的重要体验空间。
利用起伏的高度变化所营造出的不同景观感受作为整个方案设计的出发点,与此同时,根据现有的人文信息和历史文化赋予建筑新的叙事故事与情感空间。

方健
学号131505067
《抱山茶苑》文化建筑6500m2
指导教师:刘斯雍、何可人、王子耕
【作品简介】
每一种民居形式都记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苏红曾是上百户哈尼族人世代居住的村寨,这里完整真实地保留了哈尼古村落特色以及百年老宅历史叠加的痕迹。然而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苏红逐渐衰落,老宅被废弃。于是我便有意通过对在地民居形式的转型研究,让古寨民居文化得以传承发展。古寨所处遗世独立的地理位置、地形丰富的半山环境以及变幻莫测的大雾天气都隐含一种“禅”的意蕴,加之当地得天独厚的产茶条件,我便萌生了营造一个环抱山地的禅茶体验空间的想法。

韩文乾
学号131505074
《苏红八声部音乐文化中心》文化建筑5500m2
指导教师:刘斯雍、何可人、王子耕
【作品简介】
八声部是云南红河县哈尼族特有的民族音乐形式,在当地流传已久,而内容也与他们的文化与历史息息相关。通过我对音乐内容的解构,对音乐形式的转译以及对于场地自身特点的呼应,来营造一个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表演的户外剧场,同时包含了展览当地传统文化,耕种劳作,日常生活,以及给人观景漫步的综合空间,让人与当地丰富的人文文化和辽阔的自然环境进行对话。

满元
学号131505068
《圆梦“叙”章》文化建筑5100m2
指导教师:刘斯雍、何可人、王子耕
【作品简介】
个人英雄主义神话是少数民族的精神根基之一。苏红的哈尼族言传火神阿扎的神话,激励着族人。基地位于苏红地势较高区域,现场已残垣断柱,村民也已搬走。我引用joseph《英雄之旅理论》,以阿扎传说为叙事线,在废墟中进行神话情节的空间复刻,利用地势高差,进行室内外空间的灵活转换。该设计以剧场为主体,并结合场地的优越自然环境,构成系列景观小品。该设计将民族言传神话进行空间纪念的同时,也为文旅中实景娱乐体验提供新可能。

谢斯圆
学号131505036
《水·季·市》文化建筑10600m2
指导教师:刘斯雍、何可人、王子耕
【作品简介】
在疫情发生的时候,我们看到景区被大规模的关闭,因为完全没法适应这个突然袭来的淡季。于是我思考建筑如何适应淡季和旺季。在这个场地的附近,苏红的人群还在习惯于使用“集市”。集市能快速适应这种淡旺季的转化。景区一定会需要一个“市集”来完成他向游客输出他的文化、产品的功能。苏红有丰富的水元素,可以适应舒缓和快速两种不同的性质。引入这些水元素,制造了两条不一样速度游览线路的市场综合体。

崔匡西
学号131505038
《色彩加工厂》文化建筑4000m2
指导教师:刘斯雍、何可人、王子耕
【作品简介】
基地所在的梯田常被人们称作大地的调色盘。利用一些媒介技术,我们的建筑可以让人们真的用梯田来作画。人们可以将自然中的色彩当做颜料来制作作品,也可以将大地用作画布来投映、呈现自己的作品。建筑提供了一种参与式的观察、体验景观的方式,也使人们能够参与自然环境的建构。除了人与景观间的界面和交互机制,建筑还可以存储游客们在特定时刻在这里产生的色彩记忆,同时生产可被人们带走的色彩记忆。

于嘉玥
学号131505061
《走进哈尼》文化建筑11200m2
指导教师:刘斯雍、何可人、王子耕
【作品简介】
如何在保留具有地方特色的弃置村落的人文景观的同时,为场地的参与者提供另一种空间使用的方法和游历观看的方式,使它们共同构成新的景观形态并重新建立起一种叙事关系是本次探讨的出发点。设计旨在不开发新的功能的文化场所的基础上,通过与云南哈尼族文化形态和民俗特点的叙事性结合,激发来访者自由探索场地的积极性,一方面试图唤起人对自然最原始的敬畏,并重新感知人与自然的关系,另一方面完成文化推动输出的过程。

黄小桐
学号131505028
《high-zoom_周末休闲娱乐体验中心》娱乐建筑
3700m2
指导教师:何崴、钟予、吴昊、陈龙
【作品简介】
基地给予我们的是一个蕴含无限可能性的采石坑,几乎没有限制条件,目的只有一个——让其再生。基地属于工业遗迹,但又和一般的不同,它留下的是完全自然的大石坑。通常的生态修复并不适合,而且场地的修复也不一定是回到从前,也可以是再创新的活力,变成一个新的生命体。因此,我将其设计为集密室、极限运动且带有配套附属建筑的周末休闲娱乐体验中心,吸引人来游玩和关注,从而完成对它的修复。

余舟洁
学号131505073
《植·筑—矿坑文化营地》文娱建筑5700m2
指导教师:何崴、钟予、吴昊、陈龙
【作品简介】
生态修复不是简单的地貌植被恢复,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将曾经被破坏的环境变成造福当地百姓的有益场所,如何为废弃的场地带来新的生命力。我将“人文、历史、建筑、景观”四个要素的融合作为矿山修复设计的中心理念。设计的基础是结合当地的人文和历史,而建筑和景观则是设计的方式和手段。建筑与植物是共生的,建筑如同植物一般从土地里生长出来,依附在伤痕累累的土地上,与植物共同作用,完成废弃矿山的“复绿”。

计然
学号131505002
《停车场+——穿梭与停留》交通建筑11000m2
指导教师:何崴、钟予、吴昊、陈龙
【作品简介】
高速发展的汽车工业使大城市汽车保有量持续攀升,大城市停车难问题愈演愈烈。停车场作为传统的汽车仓储空间,具有占地面积大,环境简陋,经济效益低等问题。这些问题激化了两个矛盾:城市中心高昂的土地价值与巨大的停车需求的矛盾和市民逐渐提升的生活体验需求与落后的停车环境之间的矛盾。这次设计在功能和形式上主要针对这两对矛盾提出一种新的停车模式,探索未来停车服务空间的发展方向。

尹欣怡
学号131505029
《wm soho——重新定义居住办公》文娱建筑
12000m2
指导教师:何崴、钟予、吴昊、陈龙
【作品简介】
互联网与共享经济的飞速发展为自媒体行业带来了契机,自媒体行业正在以意想不到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原有的工作场所和居住场所,也正在悄然变化。探索一种更加社会化,更有人情味,具有聚落精神的共享空间是公共空间未来发展的走向。此次以自媒体行业为例,提出‘wm soho’探索工作居住一体化,资源共同分享的新工作模式,创造一个边界模糊,共享但不赤裸,既尊重个人自由,也满足当代社会新型媒体精神的共享空间。

曾绍金
学号131505015
《成都穿越——虚拟现实时光街》文娱建筑2500m2
指导教师:何崴、钟予、吴昊、陈龙
【作品简介】
此次设计场地位于成都宽窄巷子西侧,是团队的“成都折叠”主题城市设计下的单体建筑设计。设计出发点是对虚拟现实下重定向行走技术的研究和深入分析。重定向行走技术有助于用户在有限的真实物理空间中获得更大空间尺度的虚拟体验。在重定向行走的可实施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设计重定向行走中各种物理循环空间模式与虚拟空间的对应与错位关系。并在循环空间中置入时间要素,将空间错位转化为时间错位,以此达到时空穿越的神奇感受。

范茗茜
学号131505045
《望渊-毛绒玩具展示中心》展览建筑9000m2
指导教师:何崴、钟予、吴昊、陈龙
【作品简介】
在时代的发展下,越来越多的工业遗址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它们在失去价值之后被遗忘,采石场就是其中之一,人们开采土地并留下一个个巨大的伤疤。在毕业设计中,我将破坏的自然变成一种特殊的景观并发掘它们新的价值。我围绕基地周边的玩具产业设计了一个可以为当地居民服务,也可以吸引城市居民来这里的展览型建筑。工业遗址与人密切相关,我希望将这个采石场为新的工业服务,让人们来到这里直面深渊,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程语函
学号131505071
《创客中心》文化建筑3100㎡
指导教师:何崴、钟予、吴昊、陈龙
【作品简介】
此次设计将采石场改造为创客中心,旨在转变采石坑的场所气氛,从创伤性的印象转变为充满可能性的开放公共空间,延续当地的历史文脉,营造对所有创作者开放的平台。空间设计致力于灵活性和多样性,希望能通过这个公共空间传达一种创作自由和沉思自由的理念。同时也是广大社群接触和观赏艺术的空间,构建气氛开放的创作平台,为当地植入新的文化产业,并为周边的公共活动提供场地。

詹咏涵
学号131505082
《重叠的盒子-面向年轻人的社交型度假酒店》商业酒店10000m2
指导教师:何崴、钟予、吴昊、陈龙
【作品简介】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人们带来了社交便利,伴随着越来越多线上社交软件平台的出现,线下的活动渐渐被忽视,似乎所有一切与外界的联系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取,足不出户可掌天下事,被网络诈骗的可能性越来越高,精神世界营养过剩,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有利有弊。针对场地的条件,与改善当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作出对采石场的修复设计,同时满足所针对消费者群体的商业设计。

张家荣
学号131505078
《北京西坝河城市综合体商业及住区设计》商业、住宅约72600m2
指导教师:王小红、曹量、姜东成、吴晓敏
【作品简介】
毕业设计为在三环路西坝河地块的城市更新项目,着眼于日趋紧张的城市生活与自然的矛盾,规划设计利用基地内独有的坝河走廊的景观资源优势,以绿色生活,亲近自然,融入文化,服务大众作为设计目标。第二阶段建筑群体设计将原福旺商超以及社区作为载体,垂直分布的空中花园作为综合体的概念进行深化设计,创造出垂直空间上的不同平台和院落。致力于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同人群之间融洽相处的都市空间新场所。

贺礼
学号131505048
《西坝河城市综合体设计》办公楼、公寓设计
41000m2
指导教师:王小红、曹量、姜东成、吴晓敏
【作品简介】
设计主题旨在对北三环东路,原国美电器所在基地进行城市更新设计。在规划阶段课题组首先进行基地调研,根据地块城市发展的需求,在保留原有功能的基础上,拟新建一个城市商业综合体,为周边地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并为城市生活注入新的活力。希望在这个城市快速发展的地区,创造一个既景观优美,让人们欣赏西坝河景;又充满人文温情,能吸引各种人群聚集的城市建筑空间,将城市更新引向更积极的方向发展。

俞又文
学号131505012
《西坝河复合型养老社区》养老公寓33000m2
指导教师:王小红、曹量、姜东成、吴晓敏
【作品简介】
毕业设计初阶段是在西坝河打造一个以复合型养老住宅为核心的规划设计,融合零售、餐饮等多种业态的“微型城市社区”,鼓励老人产生更多自发性的社交活动。第二阶段建筑设计为:自理老人住宅、市集及老年餐饮中心的建筑群体设计。住宅分为多代合居的大户型和独居小户型,加入共享客厅的概念,通过适老化细部设计,根据老人的生活习惯,进行不同的基础单元拼接。老年餐饮中心等部分从社交层面为老人建立有归属感的多层次公共空间。

高铭璐
学号131505070
《西坝河复合型养老社区》老年公寓33000m2
指导教师:王小红、曹量、姜东成、吴晓敏
【作品简介】
课题组在规划阶段聚焦太阳宫大量养老群体,打造以复合型养老住宅为核心,融合零售等多种业态的“微型城市社区”。引入多层次社交圈的概念,由私密到公共划分社交空间,鼓励老人在有归属感和独立的前提下产生自发性社交活动。第二阶段建筑设计深化以介助老人为主的院落,将护理组团与居住单元进行结合。公共活动中心面向社区开放,以回廊连接老年住宅。希望打破老人与城市的壁垒,让衰老不再意味着孤独和乏味,而是充满活力和尊严。

杨宇森
学号131505064
《西坝河办公及酒店城市综合体设计》办公楼、酒店、商场53234m2
指导教师:王小红、曹量、姜东成、吴晓敏
【作品简介】
课题基地位于北京朝阳区北三环西坝河西北侧。此次设计是在城市更新背景下由课题组完成城市规划,确定漫步商业“峡谷”概念,后由本人进行办公及酒店综合体设计。建筑面积54234平方米,包括20层办公楼、14层酒店及附属商业部分。两座塔楼作为峡谷形态商业空间的入口分两侧布置,线性形态的酒店建筑将人流和视线引入地块中部。办公楼的通高长窗与西坝河相呼应,将景观引入建筑。三处中庭形成公共空间,增强人和环境的交流。

邹佳良
学号131505033
《北京西坝河城市综合体商业市集设计约29000平方米》商业、市集 约29000m2
指导教师:王小红、曹量、姜东成、吴晓敏
【作品简介】
西坝河城市综合体商业市集设计基于第一阶段规划设计,峡谷的概念与置入的市集融合。建筑方案考虑到坝河、峡谷与周边建筑关系,峡谷面对社区一侧为商铺,对面为横向排列的都市市集,同时切分出的缝隙作为社区、峡谷和河岸景观的连接,架构出市集的立体空间,产生过渡性的引发一系列有趣的空间互动方式,为人们创造与以往不同的市集购物体验。面对河岸市集呈阶梯状布置,在呼应城市空间及自然状态下完成对新型都市市集的建构。

王一诺
学号131505072
《北京市西坝河城市综合体青年公寓设计》公寓社区
33000m2
指导教师:王小红、曹量、姜东成、吴晓敏
【作品简介】
毕业设计第一阶段为在北京北三环的功能混合用地进行基于城市更新的综合体规划设计。第二阶段是深化面向青年群体的公寓社区设计,以期缓解在城市发展进程中青年人的居住需求。设计囊括小平层,中型跃层及大平层三种户型,以覆盖不同成员构成的青年家庭。社区与南侧综合体相对独立,内部设计有为青年住户服务的配套设施,形成一个安静封闭的居住环境,体量参差的公共设施与公寓间形成众多尺度不一的院落,提供了丰富的公共场所空间。

赵宇
学号131505042
《物流与情感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城市公共空间
40000m2
指导教师:周宇舫、王环宇、王文栋
【作品简介】
城市规模越大,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会越高。成都作为一个日益发展壮大的城市,地下交通系统将会承担更加膨胀的运输需求,增加社区的粘性程度,创造更多的城市财富。我的设计旨在升级城市本身的基础设施,通过建筑在城市地面以下的联动实现精准物流与物流化建筑,为未来的城市生活方式提供更加便捷和新鲜的可能。城市地平面存在的意义,只留给曾经的宽窄巷子们了。城市物流的基础设施不再是不可视隐蔽的,就连情感也是可以被物流的。

米惠
学号131505056
《城市的连续性,我们的想象力》基础设施plus
40451m2
指导教师:周宇舫、王环宇、王文栋
【作品简介】
基地位于城市断代区,承载着城市横向和竖向上的连续。自地下而上,感受城市随时间的不断增长与进化,体验一次转场三部曲:数据城市、心灵缓冲与制造梦想。以极简、优雅低调和精致感为特征,在美学中充满信息,并包含一切想象。允许每个人自由讲述自己的故事,定义无限可能。

曹馨文
学号131505060
《多细胞城市》沉浸式体验15000m2
指导教师:周宇舫、王环宇、王文栋
【作品简介】
2020年在我们期待5g手机,无人机快递的同时,经历了新冠病毒的爆发。基于此,我构建了宽窄巷子2.0的未来城市图景。
我参考多细胞生物的进化逻辑模拟城市的发展,分别回答了“我们的生活半径会无限变大吗”“物流精细化将带来什么”“社区需要怎样的边界”等问题。对基地本身承载的文化基因重新编辑。模拟生物膜的新陈代谢和保护机制,构建社区的物理边界。
我不知道未来城市是否真的这样。但是,谁能证明一定不是这样呢?
姜泽军
学号131505025
《褶子:折角建筑》立体城市综合体约20000m2
指导教师:周宇舫、王环宇、王文栋
【作品简介】
延伸的街道,演变成叠合的街区,向上拉伸,回旋而成空间发生的基础设施,一个垂直向度的广场。或许是宽与窄的一个折叠。设计是由“褶子”这个概念引发的。“褶子”是一个整体的存在,是“一”。但同时褶子又在这个“一”中包含了“多”。褶子这个概念引入建筑则使建筑多了一个维度。我通过把一个基本形体进行弯折,从而形成了丰富的建筑立面,并且创造出了很多“灰空间”,从而打造出有趣的建筑体验。

康家旗
学号131505016
《无尽的宽窄巷》城市能量流动+公共空间体验
26000m2
指导教师:周宇舫、王环宇、王文栋
【作品简介】
无尽的宽窄巷把传统院落组成的巷子进行竖直方向上的延伸。在延伸过程中,基于耗散结构理论,通过新物流,新公共空间,新建筑形式加速物质能量与精神能量的转换,为宽窄巷子街区注入新活力,激发新一轮的动态平衡过程,给街区足够的生命力延续。
剧场空间和茶馆空间作为成都文化的承载,半空的公共空间和步道连接新的活力空间,供游客自主选择和探索。在渐变上升的空间中回望地面的宽窄巷子,触发到访者对当下现实的思考和无尽未来的想象。

谢思馨
学号131505001
《成都市民会馆》地景综合体30240m2
指导教师:周宇舫、王环宇、王文栋
【作品简介】
成都市民会馆,作为宽窄巷子景区向城市空间的延伸,延续了街区肌理的均质性,以简单的单体组合成多变的空间连续体,好似园林中由假山堆叠形成的空间,将山水空间由远处引入场地。空间内部孔洞交错相通,人流、能量流能轻易进入、停留、穿过,且借由连续体中“空间褶皱”形成回弹、反射,持续释放其能量。这种几何化的“人工自然”空间,既是建筑,又是景观,既为宽窄巷子街区形成类自然的背景,也为当代生活提供发生的场所。

陈威振
学号131505049
《聚集与隔离》簇群巨构体86500m2
指导教师:周宇舫、王环宇、王文栋
【作品简介】
人群的社会性流动带来更加复

杂的人际交流,多种行业之间和行业内部人员的互相牵连,人群的聚则带来更密切且方便的的物质精神交流,隔则带来更多的社会性保护,如何在发展的条件下保持应有的social distance--社交距离,讨论以簇群建筑的形式应对这种公共卫生局面回应这一社会问题,将社区交流容纳在巨构当中。

徐殊昱
学号131505021
《诺曼德计划》混合现实生活中心67552m2
指导教师:周宇舫 王环宇 王文栋
【作品简介】
建筑空间与人的流动是共生的,成都悠闲自由的城市性格,为人们与生俱来的游牧生活奠定了基础。宽窄巷子希望以商业街的形式还原成都本地的文化生活,却徒有其表,使游客被动地接受所谓的成都印象。
游牧生活使物理建筑空间生长湮灭,参数生成的空间拥有无数可能性并且永不消逝,二者的结合既是物质的游牧,更是精神的游牧。物理空间和赛博空间流动延伸,人与建筑的融合仿佛构成一个全新的物种,造就了nomad(诺曼德)计划。
丨编辑排版丨

cafa·young媒工作室 陈轩
丨校对丨
cafa·young媒工作室 朱茵、杨麒冰
末尾跟上公众号旧闻链接,欢迎了解更多其他相关资讯。

2020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2020毕业展
吉林建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020毕业展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2020本科毕业展
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2020毕业展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2020毕业展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系2020毕业展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学2020毕业展
四川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2020城市空间设计毕业展
康奈尔大学aap建筑学院2020本科毕业展
西部民族地区2020联合云毕业展
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建筑系2020年毕业展
哥伦比亚大学2020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展
哈佛大学gsd设计学院2020年云毕业展
宾夕法尼亚大学2020线上毕设作品展
景德镇陶瓷大学环境设计2020线上毕业展
南京林业大学2020艺术设计本科毕业展

2019
上海交大建筑设计系2019年毕业展
清华美院环境艺术设计系本科2019年毕业展
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019本科毕业展
ucl伦敦大学学院bartlett建筑学院2019毕业展剑桥大学建筑学院2019毕业展
usyd悉尼大学建筑学院2019毕业展
格拉斯哥艺术学院室内设计2019毕业展
unsw新南威尔士大学建筑学院2019毕业展
ual伦敦艺术大学2019毕业展
利物浦大学建筑系2019毕业展aa建筑联盟学院2019毕业展
tud代尔夫特理工大学2019archiprix毕业作品展
诺丁汉大学dabe建筑学院2019毕业展
谢菲尔德大学ssoa建筑学院2019毕业展
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rmit2019上半年建筑展宾夕法尼亚大学upenn建筑系研究生2019毕业展
墨尔本大学msd建筑学院2019上半年展
东海大学景观系2019毕业展
库伯联盟建筑学院2019毕业展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2019研究生毕业展
四川美术学院景观艺术2019毕业展哥伦比亚大学gsapp建筑系2019毕业展
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2019本科生毕业展
南加州建筑学院sci-arc春季2019毕业展
香港中文大学cuhk建筑系2019毕业展
uts悉尼科技大学2019建筑毕业展
香港大学hku建筑系2019毕业展
爱丁堡大学eca建筑系2019毕业展
中国美院2019建筑艺术,城市设计,景观设计毕业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2019毕业展
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硕士2019毕业展








标签:
排行榜
Copyright 2020 © 长沙考研辅导班价格_考研机构实力排名最新 - 长沙考研 网站地图|京ICP备18012533号-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