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沙考研班 >  知乎热门你有名校情结吗为什么我们收到了几百人的回答_年段(中国名校知乎)

知乎热门你有名校情结吗为什么我们收到了几百人的回答_年段(中国名校知乎)

时间:2024-04-26 02:25:57 阅读: 作者:gong2022





原标题:知乎热门:你有名校情结吗?为什么?我们收到了几百人的回答

g.p.a树洞计划 vol.7

最近某学霸演员人设崩塌引起热议,我身边的硕博朋友们连番吐槽:自己挑灯夜战做实验写论文,头发掉了一大把,都不一定能顺利毕业,人家轻轻松松喜提学位?!

网上看到一个评论,印象很深,大意是:人缺什么,就会拼命炫耀什么,尤其名校学历这种事。

仔细想想却有一番道理,“名校”总是自带光环,就像每个人都想穿好衣服吃好吃的食物一样,大部分人都对其心向往之,更何况是文化程度相对不太高的娱乐圈。 所以,这一期g.p.a树洞话题是:你有名校情结吗?现在是否与它和解了呢?

总体来看,大部分小伙伴都还是有或者曾经有过名校情结的,或许是向往名校的光环和资源,或许是想接触更优秀的人并成为其中的一员,或许是因为内心那或浅或深的遗憾和自卑……

无独有偶,知乎上也有一个热门话题:你有名校情结吗?为什么?

印象最深的是知乎答主@覃超的回答


我们回头想想,18岁以前,我们拥有的名校情结,其实根本无关于未来人脉关系,金钱收益,甚至是所谓的拓展眼界的需求。最初它只是朦胧地潜伏在每个人脑海中的一个概念,再通过我们自己对名校的想象把它描绘出来,最终我们只不过想去亲眼看看,去体验一下在其中读书生活的感受罢了。

我很同意“读名校就如出疹子”这句话,而最令我最珍视的反而是那些为名校而奋斗的日子,而并非名校本身。所以如果你也有类似的名校情节,大可不必遮掩或者觉得有错,更好的处理方式是首先承认它,然后将其当做一种寄托(即使在某个阶段错过了某个名校)通过不断努力使得在后序的人生阶段里迎头赶上。

原文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935276/answer/146571808


归根到底,不要总纠结于那些不可逆的事情,不要对18岁那年的夏天耿耿于怀,当然如果你实在放不下,可以选择考研,亲手拔掉这根刺才能更好地继续前进;要么就选择与自己和解,让自己逐渐释怀,毕竟未来怎么样,终归还是你说了算。



由于篇幅有限,大家的回答我们都一一看过了,以下精选部分精彩回答:

一、有名校情结,尚未翻篇

@安稳妥当~

所谓名校情结,不过是我学不会满足的代名词

高中开始有名校情结,大概因为那时候家庭条件一般但成绩还不错,渴望上名校走上人生巅峰,未来有一份好工作,骄傲地跟爸妈说:“爸妈,我现在混出头了,能让你们过上好日子了!”

高考失利去了双非学校。也许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名校情结并未因此消解,反而俞发浓烈,所以从大一开始我就定了考研目标。

很幸运,大四我争取到了学院唯一一个推免到外校的名额,成功推免到了帝都985高校,甚至比原来定的考研目标还要高一点。

本以为名校情结从此可以画上圆满的句号,然而真正开始研究生生涯后我才发现内心依然可以向更好的学校出发,走向世界顶尖 ,名校情结依然在作祟。

我慢慢地了解到,所谓名校情结,不过是我学不会满足的代名词,在这条路上没有终点,因为永远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永远有所谓的“更好”。

我应当努力去和解的,不是“名校情结”,而且心里那个学不会满足的自己。

现在我学会告诉自己:承认这个世界有更厉害的人存在,也大方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吧。

其实名校没有终点,人生路上的追求也没有终点,当你得到一件事物后还会渴望其他事物。

与其不停地与自己的“贪得无厌”较真,不如学会好好珍惜已经拥有的,毕竟握在自己手里的才最真实。

爸妈说:“孩子,我们不需要你拼命努力带我们过上好日子。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你有个稳定的工作,每天下班都能回家一起吃饭就好。”

@ ciiiilo in 4/4

高考那年夏天我错过的东西,是一生的遗憾

不知道为什么会有名校情结,应该不是家里人的期待,因为从小到大家里人都不管我学习,反而经常觉得我对自己要求太苛刻。我从小就比较独立,小学的时候成绩一般可能因为爸妈不管我吧,到了初中突然成绩就变好了,然后就一直保持在年段top5,也因此去了外地一个比较好的高中,到高中明显竞争变激烈了,但还是稳定top前30,高二结束还拿到了去北大夏令营的名额。高三因为心理压力太大成绩浮动很大,年段第四到年段一百开外都考过,高考考砸了,没能去北大,来了浙大,也算是无数考败来浙中的一员吧。

依旧清楚的记得,当时根本不想来浙大报道,那年报道是8月21日。8月20日是我们高中统一回校拿档案的日子,那天回学校后关掉了手机,下午和同学疯玩,就是想和家里人失联以此来逼迫家里人让我回去复读,当然后来还是被家里人找到了,然后好说歹说,以“你先去读读看不好再回来复读也来得及”的名义说服了我,21号的凌晨仓促开始收拾行李去报道。后来在浙大很意外的过的很丰富,也拿到了来康奈尔读双学位的名额。虽说去了清北也不一定会有这样好的机会,虽说康奈尔的排名比清北高很多,但是还是很固执的觉得,那年夏天我错过的东西,真的会是一生的遗憾。

不得不承认,还是没有和名校情结和解。就像我想起来,还是会羡慕当时和我一样考砸但是回去复读的同学,他俩后来一个去了清华一个去了上交。如果说横向的比较没有什么意义的话,从纵向自身比较来看,现在还是会有想毕业之后申请harvard/mit的graduate school的想法,虽然自己清楚地知道,更合理的选择应该是先出去工作几年再根据自身需要回去念graduate school,但是总觉得,一个很重要的目标没有达成心里不舒服,虽然已经等了很多年,但是多等的每一年可能都是一种自身的煎熬。虽然知道这是一种内心无意义的执念,一张文凭又能怎样呢?但是,已经放不下了。



@ 名校里的学渣

总觉得要给父母一个交代

可能因为父母学历都一般。我妈妈是大专生我爸爸是高中毕业。所以感觉潜移默化有一种想要读名校的念头。一开始考美国学校sat考的不好,大一的时候废寝忘食学习转了top30的学校,现在在一个藤校读研。感觉每次折腾也都没有特别开心,但还是要做的,总觉得要给父母一个交代。

其实我觉得在不那么好的学校里会更加自信,因为自己能在同学中有很好的表现。在藤校感觉自己就是个大傻子,第一个学期过的无比抑郁,现在已经在破罐破摔的状态了。非常不自信的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生活也没有什么激情了。我发现很多跟我背景类似的同学都是这样的。最后发现其实普通学校高gpa是比top学校低gpa要好找工作的。但普通学校高gpa的人当初申请的时候未必能进top学校。呵,命运弄人。

@想飞的晓晓

越是普通人越要争取上名校

我出生在北方,一线城市,在入大学之前都是在大城市市中心生长。从小学习不错,一路保送,在大学之前都是重点校中的重点班。在好学校里也有向往名校的引导和熏陶,老师也一直都以名校要求我们。但我不是一个resilient的人,在高压环境下反而学得不好,再加上外部原因,最终不幸上了家乡一所要一本分的二流校,此学校在家乡是有名的破旧。校园环境远远不及高中,全班50多个同学只有我一个真正城市出身,学校整体贫困生比例也很高。

从小到大,英语都是我的特长,但是在这种软硬条件皆差强人意的环境中根本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与重视,长学制又导致自己找不到目标,托福雅思到了毕业时成绩都会作废,迷茫又失落痛苦不堪。老好人母亲又一直强迫我“合群”,久而久之便和大学同学“差不多”,和曾经考上名校或出国的同学没法相提并论。

临近毕业我终于无法忍受多年违背自己意志的生活,尤其当是发现大学同学口中的人生赢家无外乎是在老家找到工作,结婚生子,更是无法接受已经因为上了不好的大学而跌落到不及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高度的事实。



图片由@想飞的晓晓提供

好在历经磨难,最终勉强如愿,靠着较高的标化成绩上了加拿大还算得上名校的一所大学(但我相信如果本科好一点应该能上得了更好的),现在周围的同学基本上是北上广深土著和本科就留美留加的,还有各路名校的。一开始我都难免心生自卑,但大多数同学给我的都是鼓励,性格也都很好,处世为人有操守,待人接物有礼貌。

名校的门槛可以说是人脉的benchmark,能读国内名校的不会有太蠢的,能出国读名校的不会有穷的,而在国内二流大学遇到又穷又蠢的同学是极有可能的。此处没有歧视,教育是开化的过程,穷大多数情况下也意味着教育落后。

当你发现学校食堂对面坐着的一脸村姑相的女生会因为菜好吃而露出淳朴的笑容,当你来自大沙漠的舍友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或你比她出身好就孤立你欺负你,你因为从小的家教又不想让自己降低到她那个水平去赢了她,多年下来让自己变成了怨妇,还是靠着高中时的素质教育才避免变成泼妇,你就会明白上名校的意义。

我现在和大部分本科同学几乎不联系,只有一两个志同道合,互诉衷肠的朋友,也非常感谢曾经最黑暗的时光里有她们的陪伴。我觉得这样的社交对我来说是出于本心和正确的。我的结论大概就是,越是普通人越要争取上名校,不是上了名校就会开挂,而是不上名校再无特长没背景,这辈子也就这样了,甚至还不如上大学之前的水平。

几经坎坷,通过雅思和gmat考试,做过语培老师,经历了漫长的备考和申请,最后踏上留学之路,上了还算得上名校的一所大学,心里的窟窿补上了。相信如果我没有这么做,一辈子都会活在抑郁中。当初高考失利就想复读,目光短浅的母亲怕我“受苦”,当时的我也已经自信崩塌,极度悲观,于是提出想去看一看心理医生。

谁知老妈给我找了个“心理骗子”,非科班出身,【北大毕业】,冰雪聪明,极能控制人心。我说我复读想考某名校,她先是说那所学校都是农村的,发现无论如何说不动我,就开始从我下手,问我是否承认自己是普通人。还没等我回答,一旁的母亲便拍着大腿说:哎呀!太对了!彼时彼刻的“普通人”简直是比直接那你笨蛋还要羞辱,最要命的是还得到了亲身母亲的肯定。后来明白了这种方法叫做“就坡下驴”,让一个怀疑自己的人彻底否定掉自己。

讽刺的是当初把这个心理骗子介绍给我妈的同事因为家里有钱,让自己在国内可能都看不上大学的儿子去澳洲读了某所名校,好像还是先读了语言。有个桥段是,起初那个哥哥不愿意去,也是这个骗子给他做的咨询,他最后才去的。由此可见,孩子的前途于她并不重要,掏钱的是父母,通过引导孩子,遂了父母的意思才是目的。我后来问我妈那个心理骗子是否在咨询前和她询问过她的意思,她默不作声。

@ 李荧

很多人都说没能活成想要的样子,我希望自己可以

大部分人小时候都有过清北的理想吧,我也不例外。但是随着越来越长大,我的大学目标一点点的下降,从最初的清北,到中山,到暨大,到华师,最后,我连其中的最后一个也没能实现。到了一个非985、211、双一流的学校。我现在是大一,但是我已经有了考研的想法。我的想法是,华师。

原因一:我的理想职业是人民教师,我想考一个好的师范学校,将来当老师可以到一些好的学校,工资也高些,我不希望是那种拿着三四千工资的教师,我希望是月薪一万的教师。

原因二:为什么我想挣那么多钱?当然是为了过上好生活,还有我的贫困家庭。我要 着供弟弟上学。

原因三:我想考研到发达的城市,比如广州。我本是广东人,但我到了福州读书,我想考研回广州。

有次看g.p.a,有一句话特别有感觉,“虽技不如人,所幸来日方长。”开学了,就要到大一下了。一学期的大学生活过的真快。我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复读,而我是绝不接受复读的。我不愿意再过一年的高三生活。我宁死不再回高三。我更愿意的是,从大一开始,四年的时间,让我好好准备考研。

很多人都说没能活成想要的样子,我希望自己可以。

加油。



@ 奋力飞的虫子

每次看到北大清华那些优秀的人,自卑感又多了一些

我一直没有办法和它和解。

我现在是一名普通本科大学的大一学生,每次看到北大清华,我的内心还是会有向往,我也在思考,我有没有那个能力去考研?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是为了圆高考的梦想吗?

可是每一次看到,我的心总会扑通扑通地跳,是动心了吗?

第一次听到《燕园情》,心中对北大就有了莫名的执念。“红楼飞雪”“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

到底是放不下自己高考那年的执念?还是自己对于名校的向往呢?



图片由@奋力飞的虫子提供

高考后,毅然决然选择复读。复读后,成绩不是很理想,但还是去上了一所还能凑合的大学。

复读那年,有一次生病得挺严重的,回了家。躺在被窝里,食物索然无味,被纸巾擦到起皮的鼻角,干燥的皮肤在不冷不热的季节里格外难受,好几天没洗的头发只能被我全部绑起来,说实话,我真的不想碰。

而就是在那样狼狈的时候,我唯一的支撑是音乐。在网易云的视频中,跳出了阿卡贝拉版的北大校歌。

我打开音乐的界面,听了一遍,看了歌词,再听了一遍,泪水夺眶而出,心情激动澎湃,甚至在当时就自不量力地把高考目标改成了北大。

而且看了许多高考励志文章的我也相信,我只要很努力很努力,我就一定可以。

我破天荒的天真,在每个夜晚的睡前,或者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这首歌是我的动力,也是单独出来的一个列表。

就算是地球倒着转,太阳从西边升起来,我也不会考上北大的,何况第二次高考我也没有正常发挥。

后来,选了一个能凑合过去的大学,就去了。

我也不再有那个清华北大梦了,是对现实的认清,还是在苟且的生活面前都来不及好好度过,没时间去想了?

那年gzw考上了清华,我佩服她的勇气和毅力(gzw第一年考上了人大,不甘心,第二年去了清华),也看到了在清华要多努力的她。听到她的故事,我心中对北大的向往,也泛起层层涟漪。

我已经很久没有去想这个事情了,直到上一次清华的毕业答辩火遍全网。

我打开视频,看着屏幕里那些优秀的人,而再看看现在在生活中苟且挣扎的自己,我有时候觉得自己已经足够好了,却在对比的时候,自卑感又多了一些,我还是觉得北大清华真香。

我已经很久没有碰过青年文摘了,在学校的地理位置,我居然买不到一本青年文摘。

春节回家,随手拾起妈妈订的青年文摘,第一篇是清华研究生宿涵,文章的内容不外乎是认定目标不懈努力坚持奋斗。

早上起来,我又看见随手翻了另外一本,也是关于清华,内容也是一样认清自己找准目标努力奋斗坚持下去。

春节回家也在想大二要不要辅修或者双修,这是为了面对未来工作的生活,而做出的考量,但我还不知道我到底喜欢什么,到底我未来想要做什么?

而今天早上,我也有另外一条路,我在思考,要不我这四年就专攻英语,好好学习,实习,将来去考研?

hz在新年祝福里对我说,现在大一就好好地享受,给自己多些尝试,不用觉得很焦虑和迷茫。

@冷冷冷莎

与优秀的人为伍,自己也会慢慢变优秀吧!

好的学校无论是规章制度、学习氛围、学生素质都会更好,而且拥有的资源更多,社会认可度更高……除了那些外在的光环效应,更重要的是“环境影响生物”,名校的大环境下对个人的知识素养的培育、多项能力的锻炼,是影响人一生的宝贵财富,是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



图片由@冷冷冷莎提供

因为怀揣着名校梦啊!所以即使家庭需要我早点出来工作减轻经济负担,我还是选择了考研,并且目标就是985高校,在中山大学和厦门大学中纠结了好一阵,最终选择了厦门大学。在自己的努力和上天的眷顾下,我如愿进了厦门大学读研,已经半年啦!这里的学习氛围比我本科要棒多了,而且有各种活动、很多讲座,学习的机会很多,学生能力也更强,无论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很优秀!与优秀的人为伍,自己也会慢慢变优秀吧!哈哈哈

@梨涡涡少年

想读名校,想给18岁的自己一个交代

因为本科是某知名985,我也一直觉得自己可以考的更好可以去更好的学校,名校会容易找到好的工作是一方面因素,但更多的是想给18岁的自己一个交代,我总是希望可以让18岁的自己不失望,不负那段年华。

说实话,可能到现在还没和解,研究生想要去更好的结果调剂到一个更普通的学校,很失望呢,看着同学们读研都去了比我更好的学校,名校情结更严重了吧,想着读博去圆了自己的名校梦,但博士读不读的下去也犹未可知,但想着自己能别浪费时间,没有去名校但要有与之匹配的能力,就这么安慰自己并且暗戳戳的努力吧,未来是什么样,谁也说不准呀,至少以后可以去到理想的学校门前说一句,为了你,我曾拼命努力过。

@东阳春慵

考名校研博辛苦几年,不考后悔一辈子

名校和普通学校的区别不仅仅是外在的光环,

身处名校你会被它的内在所吸引,学校的文化底蕴、优质的师资力量、广泛的校友资源,和这样一群人生活一两年,整个人的身心都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名校有名,是其有资本,有实力。

毕业后工作三年,然后考研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现在是研究生刚过了半学期,和老师同学的交流学习都很开心,工作后又回归学校的人,格外珍惜眼前的资源和同学,让我有了考博士的想法,就好像“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考研考博辛苦几年,后面一辈子都觉得人生有此经历,很值得。

@ 竹子

越读书越觉得有名校情结

我好像是原来没有,越读书越觉得有。作为艺术生,虽然我读的也不能算是艺术类的名校,但是也好歹属于中国10所音乐学院之一。然后就会发现只要愿意去找,去接受,去完成,比在高中的时候机会多多了。同时这种教育资源也丰富,各种大师班......这是一个好学校能吸引的资源和提供给我们学生的福利。最后毕业了拿到省级的优秀毕业生,也是找工作的一个敲门砖……emm虽然这么想有点世俗,但自己又确实得益于此。

不管在哪还是要靠自己,也曾后悔该努力去更好的学校。但是不管在哪里都有不思上进的和拼命三郎。所以在这个环境里,不要辜负了时间和自己就很好了。

二、曾经有名校情结,现在和解了

@ 卫斯理在纽约

名校只是提供一个平台,真正开挂还是要靠自己

很直接的理由,名校给一个人未来带来的发展溢价没有人说得清,而在口口相传中又让人觉得名校的开挂能力潜力无穷。跟很多朋友聊过这个话题,他们给我的感受也是这样。哪怕实际上名校所带来的开挂效应在逐步下降,但对于中国更广大的zhong chan jie ji来说,更多的还是希望通过名校让孩子拥有一个更好的未来,甚至有朝一日实现阶级的跃升。



哥大照片,图片由@卫斯理在纽约提供

进入到了名校之后,就发现名校给自己的价值加成十分有限,未来怎么样,是大富大贵,还是平平淡淡、隐居二线城市,一切都跟自己的选择和能力(社交+专业)更有关系。算是在国内和国外的顶级名校都呆过,最深的体会还是名校只是给你提供一个平台上,在这个平台上你有机会认识更多优秀的人,知道他们在做什么,从而指导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方向使得有可能一路开挂。在这个层面上,名校本身并不是直接作用的,反倒是名校里的人的影响。认识很多非名校的同学,也没觉得他们会差在哪里,大抵上还是感觉优秀的人都近乎相同的努力(或者说是在拼谁更努力),关键在自己(选择和是否努力)。能去名校固然好,但也要相信没有名校的平台一样能混的很好。

@鱼卷炒饭

保送读研,实现对父母的承诺

更多的是满足家人的期待吧,简单的说,父母和我们一样,都有那么一丝虚荣心,有时候,我更像是他们精神的寄托体,梦想的延续方式,但是,我觉得这么什么不好的,父母来不及实现的,我 他们实现,也不一定就会妨碍我自己想追求的生活。

我现在在同济,保送读研,我本科是一所内地普通一本大学。我还记得那年高考失利,父母眼中的落寞和失望,他们想让我复读,我拒绝了,我告诉爸妈,别难过,来日方长,我还要到名校读研呢,后来,我实现了对父母的承诺,也算是和名校情结和解了。

@ 东方小金猪

对已发生不可逆的事情,都要和解

曾经向往名校,原因如下:

1、环境导致,因为在学校里工作,名校出身的可以满足个人虚荣心;

2、知识储备量,名校毕业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名校资源,不是说企业有有色眼镜,而是“名校”可以辅助hr快速筛选优质的人才;

4、人脉,由于综合环境影响,名校毕业生绝大数都混的还不错;

5、育儿,基于思维模式不同,优生优育将体现的淋漓尽致;

6、生活氛围,即使只是苟且的活着,也苟且的很有风格。

(本人非名校毕业,纯属经验所得,不代表所有观点)

不止名校情结,对于已发生不可逆的事情,都要和解,不要和自己过不去。

@ 随便怎样都行

以前的名校情结是从众心理

就是从众心理?以前没有太多独立思考的能力,就觉得大家说好的肯定好呀~(当然了现在虽然没有名校情节了,也不后悔当初那么努力读了个更好的学校)

自己读了个国内所谓的“名校”,工作后旁边同事还有常春藤的,时间久了就觉得第一,没有了神秘感;第二,很多其他学校的同事能力也很强的;第三,想起“名校”里也有一些在我价值观里出格的变态~so~~虽然从概率上说收分更高的学校有更多聪明的脑袋,不过我还是看人本身而不是很多标签。以及,逐渐感受到只有持续不断的努力才能有长久的提升。



@ 想继续读博的小硕

承认自己没有足够天赋和努力进入名校,但会不断进步

与其说是向往名校,不如说是向往更好的资源,包括校友、师资、科研等等。心中的名校是本科时期的清北华五、博士时期的全球top50,其资源相比其余学校好太多,学风与文化又充满魅力,令人心向往之。

应该是心态更加平和。一方面正视自己的优缺点,承认还没有足够的天赋和努力进入名校,另一方面激励自己不断进步,见贤而思齐。目前保研在本校做科研,遇到过闪闪发光的前辈和伙伴,高山仰止是真的服气,希望有一天能更加靠近他们,冲鸭~

@ krise

名校的圈子资源不是决定因素,关键是后天努力

名校不仅仅意味着名校,她其实更多的意味这更好的平台,资源,还有更重要的圈子。同理,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虽然我上面说的什么圈子,资源等很重要,但是都不是决定因素。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后天的努力,与对自己认定的一个好的目标的不懈奋斗。

一个人的一生中,有很多能力都很重要,但最核心的能力,我认为只有一个:笃定一件事,并有耐心长久坚持的能力。

三、没有名校情结

@ 匿名

与其说是名校情结,不如说是走向成熟认清自己

一直属于很努力,但是成绩不好的那种学生。本科考的不太好的学校,从此自卑了四年。一直觉得不公平,自己那么努力了,但是结果还是不好。直到后来到国外读研究生,碰了许多壁、遇到许多事,才明白要心平气和的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不聪明的自己,才明白人世间、社会上没有人承诺给你说你努力了就一定有好的结果,即使非常非常努力。所以名校情结或者类似话题,我觉得人走向成熟就是更加了解自己、认清自己。自己能达到的尽量努力,达不到的也不会奢望。也许这才是最好的状态吧。

来到外国念书,读过不同的学校,但是感觉越好的学校,学生越优秀,人家比你条件好聪明还比你努力。所以这就是再逼迫自己努力的原因。以前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现在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老师家长都希望孩子能考一个好大学。不仅是面子上的光彩,主要的是受到的教育、以及学校的氛围和同学组成的圈子。

@ 孤独星球

是否名校不重要,重要的是个人能力提升



图片由@孤独星球提供

自始至终都不觉得名校有什么,在哪里关键在个人,就像哪里都有素质差的人和哪里都有学霸一样,关注内心的人只注重个人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凡事求内不求外,不是和学校和解,是与整个人生和解,与整个世界和解。

@阳光 充满笑

非名校,也不要悲观

一个人的高学历,并不能说明他的社会能力,一个人在学校养成的好习惯,以及学会学习,学会自律,学会做人,学会处世显得更为重要,再高的学历,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去生活,所以,即使非名校,不要悲观,加油,你会拥有更好的。

↑票数最高3位,有神秘礼物赠送哦

p.s.如果你有好的话题或特别感兴趣的话题,可通过纸条的方式,推荐给anne呦,她的微信careerdream12,欢迎来撩~推荐格式:推荐下期话题:xxxxxx

本文由g.p.a整理,感谢有爱的读者们~?( ′???` )比心

文中图片除个人由分享者提供外,其他来自unsplash等,为非商业用途使用,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联系g.p.a立即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标签:
排行榜
Copyright 2020 © 长沙考研辅导班价格_考研机构实力排名最新 - 长沙考研 网站地图|京ICP备18012533号-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