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沙考研辅导班价格 >  大学生村官考研政策:山西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取得明显成效

大学生村官考研政策:山西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取得明显成效

时间:2022-07-21 18:14:31 阅读: 作者:gong2022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国家出台的一个导向性政策,它的实施和推广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重大的影响。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和大学生就业问题,出台各项政策鼓励和支持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农村去就业、创业,组织实施了大学生“村官”计划。山西省在2006、2007两个年度中已经选聘9748名大学生“村官”充实到基层农村,他们已经成为山西省新农村建设的一股新生力量,今年山西省还将选聘一万名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山西省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有力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并有效地缓解了大学生就业压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取得明显成效

扎实推进大学生“村官”计划,既有利于高校毕业生面向农村基层就业,让学有所长,愿意献身基层的大学生健康成长大学生村官考研政策,也有利于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结构,缩小城乡差距,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一)改变了农村人才单向流动格局。多年来的农村人才向城市单向流动已经成为了农村发展滞后于城市的重要原因。城乡间人才输送的单向流动让农村失去了致富能力强的领导者和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使农村的发展遇到了人才瓶颈。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有利于改变城乡间这种人才的单向流动,形成人才流动的良性循环,为农村注入新鲜的血液和能量。据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对古交、武乡、新荣、泽州、朔城、介休、盐湖、临猗、五台、襄汾、孝义等11个县(市、区)66个村的调查资料显示,有72.7%的村干部认为大学生“村官”为农村带来了知识,47%的村干部认为大学生“村官”促进了农村思想观念的转变。

(二)优化村级干部队伍结构。村干部队伍年龄老化、知识层次偏低、管理方法落后是不争的事实。“变山变水先变人,致富增收靠能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需要大批有知识、有技术、有能力的现代创业型人才。大学生“村官”文化层次高,知识面广、思想活跃,他们到农村工作后能够发挥文字基础较好、现代化办公能力相对较强的优势,充分利用电脑等现代化管理工具,促进村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办公现代化。大学生“村官”也改善了村级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已录用的大学生“村官”平均年龄为25.1 岁,这样年轻群体的加入显然有助于改善村级干部年龄结构。大学生“村官”也是乡镇以及国家各级公务员队伍的后备力量,这些通过基层工作锤炼的年轻人,今后无论在什么岗位,都会以自己农村工作的切身感受从基层实际出发,更好地适应各种工作。

(三)促进了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大学生到农村工作,有的利用计算机等技术帮助农民推销产品,有的利用农业技术帮助农民增产增收,既有效地盘活了人才资源,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契机。此外,大学生特有的热情和激情也带动了广大的农民群众,如朔城区的大学生“村官”开展村对村乒乓球赛等文化娱乐活动,帮助村民创建老年协会、儿童活动中心等大大促进了农村精神文化的发展。大学生的注入已不仅仅是技术层面上的更新,更是推动农村建设的整体优化。与之相应的是村干部和村民对大学生“村官”的认可程度,11个县(市、区)66个村的调查资料显示,有90%以上的村干部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满意或基本满意,75%以上的村民认为大学生到村工作促进了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四)锻炼了实干人才。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给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多了一个选项,而且也激励大学生关心农村建设、献身农村发展,积极到基层农村去建功创业。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理论知识多,但实践机会少,他们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实际操作能力的机会有限。大学生“村官”计划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有3年(3年期满考核合格者可以续签)培养实践能力的实验场。大学生“村官”通过参与农村基层工作,拉近了与农村人民群众的距离,得到了锻炼,思想政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不断增强。

2006年和2007年山西省已经选聘的9748名大学生“村官”中,目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2人,担任副书记的有1038人大学生村官考研政策,依法选举成为村委会副主任的有4人,担任主任助理的有8704人。2007年,山西省已从优秀村官中招录乡镇公务员425人,大学生“村官”在服务基层的同时也逐步成熟。山西省祁县古县镇温曲村大学生“村官”闫素花说,“选聘优秀大学生担任村干部,不仅有助于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也为有理想、有抱负的大学生搭建了一座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村官”通过组织培训和个人的努力已经做出了很大成绩。如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阳方口镇阳方口村党支部书记荣莲花,被忻州市评选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佳青年带头人”,并在今年4月1日中组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召开的“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代表座谈会”上,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等中央领导的接见并受中央电视台邀请,做客《新闻会客厅》、《焦点访谈》。随着《新闻会客厅》与《焦点访谈》的播出,荣莲花已经成为山西省农村大学生“村官”的领军人物。这些实例的意义就在于在农村这个大舞台上,大学生“村官”能把自己的知识、活力、观念和态度带到农村,产生一种“鲶鱼效应”,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中的问题

大学生村官考研政策

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是一项创新性工作,从开始到现在只有两年的时间,在大学生“村官”的招聘和管理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效,形成了山西的特色和风格,但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了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大学生“村官”自身存在的问题。在一定期间内,感到发挥作用吃力,难以下手工作,这是很多大学生“村官”初下农村时的共同困惑,这也是我们在调查中与大学生“村官”交谈时他们刚到农村时感受最强烈的地方。他们从城市来到农村,从学生转换为“社会人”,生活上还需要进一步适应,工作上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思想上不够成熟、心理落差较大。

1、生活适应能力差。农村生活条件差,与城市差距很大。作为80后的一代如何适应艰苦的农村生活是一个严峻的课题。特别是生在城市的大学生,要适应乡村生活还存在一定的困难,简陋的居室、泥泞的道路,夏天的酷热、冬天的寒冷等等,这些都是摆在每一个大学生“村官”面前的困难,而年轻人对农村生活的理解力、适应能力较差大学生村官考研政策,这也是对大学生“村官”的生活考验。

2、农村和农业知识匮乏。其一,农村的生产方式对于大学生“村官”来说是陌生的。大学时所学知识和实际是有很大差距的,况且大部分大学生“村官”不是学农的大学生村官考研政策,关于三农的知识、实践、经验都不足,很难把所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要建设新农村,不了解农村、农业方面的知识,就会成为门外汉、外行人。其二,大学生知识水平较高但自身知识结构有待改善。大学生“村官”对于农村常识的匮乏有很多表现,许多大学生“村官”刚到农村的时候连麦苗和韭菜都分不清。即使到现在,有一些大学生村官对农村耕作的程序,时令节气等仍缺乏足够的认识。

3、工作上找不到着手点和着力点。大学生“村官”缺乏与社会接触的技能,更缺乏与农村社会深入接触的经验。农村工作既琐碎又繁复,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许多事情都是周而复始的小事,这已经成为大学生“村官”的迷惘。一种情况是陷入日常工作中而无法发挥优势,如某地的大学生“村官”今年上半年的主要工作就是排查易爆物、查禁毒品、计划生育和修路补桥等零星工作,大学生村官也付出了很多,但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优势。另一种情况是找不到自己的坐标和切入点。农村本身比较落后,农村工作的开展有农村具体的方式,很多解决办法与城里不一样,而大学生“村官”一般学生味很浓,难以将“文人”的方式与农村管理结合起来,仅凭一股闯劲,没有深入接触过农民,没有深入了解农村,就很难做出一番成绩。

4、心理上的不适应和寂寞感。在生活上,农村没有了城市里的繁华和热闹,作息时间、生活方式、交流方式等都完全不同。工作上的不适应和生活上的寂寞感,使他们更感到“孤独”。在思想上,大学生“村官”走出学校走上工作岗位,带着一腔热血从被管理者转化为管理者,但是面对的现实却并不如想象,思想更容易产生波动性,成为影响大学生“村官”心浮气躁的根源。

(二)部分村干部和村民的认识影响大学生“村官”的认可度。其一,农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民,迫切需要改变自己的贫困状况,他们盼望有技术、有想法、有能力、能给他们带来实际收益的村干部入村,这些积极的心态转化为对大学生“村官”的期待就成为看到实利、带来实惠,当村民在短期内没有看见实利的时候,他们对大学生“村官”的支持就会弱化,认为大学生“村官”们是华而不实。其二,村干部看到大学生在知识和意识上的优势,也看到了他们的弱点,本来应该是两者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但是有些村干部担心大学生“村官”有夺权意识,这种思想禁锢了村干部的视野,影响了村干部与大学生“村官”的团结合作。其三,到村的大学生中专业对口的很少,开始时无法对农民提供有效的帮助,降低了村民对大学生“村官”的认可度。除农学专业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村民提供技术帮助,计算机相关专业在村网站建设等方面发挥专业技能外,大多数到村大学生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学专业知识没有太大联系。我们所调查的66名大学生“村官”中涉农专业毕业的仅4名,所占比重仅为6.06%;计算机相关专业7名,两项合计仅占16.7%。其他一些非相关专业如:艺术类、化学、数学等,在短时间内很难能与新农村建设直接联系起来。其四,大学生“村官”吃、住、劳动与村民不在一起,因此有部分基层群众认为大学生“村官”是一种务虚的事情,甚至有把大学生“村官”看作局外人的不信任感,这很不利于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的扎根和工作的推进。

(三)管理力度不够,缺乏规范性操作。山西省在稳步推进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特别是在报名、笔试、面试、培训、激励引导方面已经建立起比较规范的机制,但是在后续的管理上还存在一些不足,缺乏规范性制度监督。

大学生村官考研政策

1、在具体政策、措施的落实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大学生“村官”入村工作面临一些如吃、住、办公环境、安全问题、办公时间、休息时间等实际问题,这些困难一时解决不了而造成了村官不驻村的现象。“‘村官’不驻村咋叫村官?”,这影响了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效果,也影响了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声誉。

2、缺乏一套完善的机制,如激励机制、考核机制、淘汰机制等。目前还没有一套完善的评估体系、奖励与惩罚体系来监督和规范、指导、评估大学生“村官”的基层实践,也没有建立起淘汰机制。这些制度体系的不完善和不健全会使大学生“村官”在对待工作的态度上出现一种懒散的状态,也不利于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管理和改进。

3、大学生“村官”没有明确的身份和出路。大学生“村官”没有一个明确而固定的身份和出路,部分大学生是冲着优惠政策而来,缺乏扎根农村、服务农村的热情。比如很多大学生“村官”看重优先考研和考公务员(三年考核期满后,考研加10分,考公务员加5分,同等情况下优先录用)、希望通过几年基层的经历为考公务员和进一步学习提供筹码,而轻视了在农村的历练。

三、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思考

随着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推进,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前景也越发明朗。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积极完善实施机制,探索新举措,从而克服困难,确保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在探索中继续前进。

(一)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选用、任用机制。对大学生“村官”的成长而言,管理就是最大的支持。各地针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很多尝试,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制订的《朔城区高校毕业生村干部管理工作暂行办法》就是一种探索。正如朔城区东神头村支部书记所说的“大学生‘村官’是一颗小苗,需要一个好的环境,需要各方面的支持。”第一,建立科学的大学生“村官”选拔、任用机制。各级政府应该大胆创新,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完善大学生“村官”的选拔机制、双向流动机制、培训深造机制等。第二,建立科学的激励和退出机制。要建立大学生“村官”“分类晋档,勤绩联酬”的目标考核体系,每年度由村级两委、当地群众、上级党委政府对大学生“村官”进行考评,并建立业绩档案,把激励、退出机制结合起来,凡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实行发展党员优先、选用支书优先、推荐荣誉优先等激励措施。同时,健全退出机制,对业绩不明显、工作能力差、群众不认可的大学生“村官”,经组织考察确认,予以淘汰退出。如此往复,3年一个轮回,不断引进的大学生“村官”就会像接力赛跑一样,形成一条“送智链”。第三,用事业留人,引导大学生基层创业。各地方政府要重视对大学生“村官”创建项目的帮扶,提供咨询等信息服务,金融部门在信贷资金上要给予扶持,政府部门可以为大学生们的小额贷款提供担保,并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因势利导,努力创造优良的环境,为大学生创业打造舞台,帮助他们尽早成为新农村建设的能人。

(二)制定一套完善的追踪评估体系,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定期进行评估。选拔工作并不是标志着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结束,而恰恰是开始。因此,制定一套相对完备的追踪监督评价体系来监督和规范、指导、评估大学生“村官”的基层实践工作是必要的。针对山西省大学生“村官”计划评估体系的具体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一是分期评估,循序渐进。大学生融入到基层实践工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应该在其工作的适应前期、成熟中期及其发展后期进行相应的效绩评估监督。二是注重过程和成果的综合考评。一套完备的评估体系不仅只是重视其计划实施的结果,也是在其具体工作过程中发现整个计划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不断充实和完善该计划。三是政策透明,群众监督。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应从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坚持人民群众的监督和积极接受群众的建议和意见,实现政策的透明化、公开化。

(三)加强培训,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村官”自身素质。第一,有意向报考“村官”的大学生要合理规划个人职业生涯。大学生首先要对自己的性格和大学生“村官”这一职位对人的生理、心理、文化等条件的要求进行分析,确定是否适合自己。到村担任大学生“村官”,不仅仅是为今后的职业谋发展,更重要的是为农服务,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第二,适应社会需求,在高校开设相关课程。部分大学生“村官”,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很多专业知识在农村难以发挥作用。因此,高校在今后课程设置上可以增加村务管理方面的课程,有意识地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人才,以适应不断加快的新农村建设,使大学生“村官”真正做到有所作为。第三,加强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力度。大学生“村官”作为一种新生力量,需要一个不断的与农村相互融合的过程,只有加强实地和农村干部业务知识培训,增长村官的知识,才能在村官这样一个平台上,学有所用,使其才能得到最大发挥。如北京市为解决所学为非农专业与农村实际存在差距而回校“回炉充电”,专攻农业知识。

(四)对大学生“村官”应有明确定位,有效解决其待遇问题。大学生“村官”是政府公开选拔的基层工作人员,但他们又显然不能纳入公务员体系,地位不明确。要使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建功立业,政治上有奔头,经济上有盼头,应营造大学生“村官”成长的良好环境,用统一规范的法规和制度明确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定位,用政策、待遇和事业留人,使他们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如今年4月份,山西省委组织部出台政策,决定从优秀大学生村干部中考录1000名乡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大胆选拔使用在村任职两年以上的大学生村干部。另外,今年山西省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方式,每年为每位大学生“村官”补助5000元,市财政每年每人补助2000元,改变以往由县财政单独负担的状况,这些都是有益的尝试,也将对大学生“村官”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排行榜
Copyright 2020 © 长沙考研辅导班价格_考研机构实力排名最新 - 长沙考研 网站地图|京ICP备18012533号-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