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沙考研辅导班 >  中科院研究生考试大纲:中科院研究生教育在创新中发展迅速

中科院研究生考试大纲:中科院研究生教育在创新中发展迅速

时间:2022-07-13 04:08:12 阅读: 作者:gong2022




“你为什么选择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在刚刚结束的2006年硕士生免推面试中,中科院研究生院的莫扬老师这样问来自北京大学的孙昊牧同学。

孙昊牧回答说:“我受了一位师姐的影响。她是中科院研究生院的学生,经常回北大的论坛发帖子,介绍这里的师资、科研情况,还有各类讲座、学校氛围、学生待遇等等。她的言谈间总是充满着自豪,使我也被这个学校所深深吸引。”

其实,了解更多情况的老师们都知道,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硕士毕业、并在某大报作为专栏记者十几年的莫扬老师,也是因为同样原因被“吸引”到该校科技传播专业任教的。

这个五年前还不为人们知晓,而今又让学生们感到自豪并积极为之“鼓吹”的中科院研究生院,到底有怎样独特的“魅力”?

资源整合打造“中科院”教育品牌

今年上半年,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推出了国内首个《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结果显示,中科院研究生院的总得分和3个一级指标都在全国研究生院中排名第一。此前,南方一家教育评估机构对全国研究生院进行评估,连续三年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评为理科第一、工科第二,综合第一。

对于这样的结果,中科院常务副院长、研究生院院长白春礼院士冷静地表示,该校的实力和竞争力,得益于中科院教育体制改革所带来的资源整合和品牌凝聚,依靠于中科院系统100余家培养研究生的研究所。

2000年底,中国科学院党组作出重大战略决策,重组成立中科院研究生院,并在全院实现研究生教育的“三统一”,即统一招生、统一教育管理和统一学位授予中科院研究生考试大纲,并着力建设在领导体制、师资队伍、管理制度和培养体系四个方面都实行“院所结合”的研究生院。

中科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邓勇说,该校以北京为主体、覆盖全国的网络状的组织运行体系,首先在宏观层面上为整合资源、统一管理、保证质量提供了可能。而“三统一、四结合”办学方针的实施,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共享中科院现有的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中科院已有的学科优势和科研力量进行办学。按照“三统一、四结合”的办学方针,中科院研究生院是一个各研究所共有、共治、共享的研究生院。“可以说,实施‘三统一、四结合’办学方针的过程,就是不断发挥和增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优势的过程。”

中科院研究生院统一教育品牌的树立,带来的最直接效果就是报考人数的增加和生源质量的提高。据该校招办主任高随祥教授介绍,这5年来,中科院研究生院的录取人数以平均20%左右的速度逐年递增,在规模快速增长且没有自己的本科生的情况下,其硕士、博士录取优秀生源的比例却提高了十几个百分点。

而资源整合带来的更长远的影响,则体现在对学科布局的调整和学科结构的优化上。该校不断拓宽研究生教育的学位系列和学科领域。在发展传统的理工类学科基础上,在哲学、文学和经济学门类取得了突破,获得了工程硕士以及MBA的专业学位授权。新增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个,在16个一级学科领域内自主设置了23个学科专业,解决了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招收培养研究生的问题。在已有的学位授权范围内,自行审批增列博士培养点61个和硕士培养点55个,满足了中科院相关研究所特别是新增创新研究单元创新发展的需求。

同时,品牌的打造,不仅仅需要高水平的师资、优势的学科和先进的设施设备等等“硬件”,也需要良好的体制机制和环境氛围等“软件”,规范的制度和严格的管理更是必不可少。从2000年至今,为确保集中基础课教学的质量,该校根据学生的听课反馈对90多门课程进行了整改中科院研究生考试大纲,20余名教师因授课效果问题被离岗培训、转岗解聘甚至调离岗位。

中科院研究生考试大纲

规范的管理和严格的纪律,也同样针对着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今年秋季的博士入学考试组织中,研究生院对一份试卷封装出错的管理学院、七份试卷印制出现较多错别字的东北某培养单位,进行了严肃的院内通报批评,扣减处罚单位的招生指标,并对相关直接责任人进行了严厉处理。

培养人才发挥中科院综合优势

今年夏天,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临近毕业的同学们欣喜地传递着一条消息,“从今年起,研究生院取消了要发表两篇论文才能申请学位的规定”。

对此,兼任着研究生院学位委员会主任的白春礼院士解释说,中科院的学科专业范围太广,全校强制的论文发表数量统一要求并不符合各学科专业的实际,单纯追求文章发表也可能会忽视、偏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从2005年开始,研究生院学位委员会将不再对学生的论文发表数量做统一的量化要求。这样做,并不意味着放松培养质量,而是由各研究所学位评定委员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从更符合人才培养规律出发,制定适宜的相应科研成果要求。

与本科生培养不同的是,研究生的培养应该更强调理论功底、科研经验、创新能力,针对目前的实际情况还需注重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因此,研究生阶段课程教学的内容、模式等等,也必须围绕着创新素质和能力培养这一主题进行。

该校根据中国科学院的特点,组建了院所结合的一级学科专家组40个,几年间完成了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哲学、教育学等9个学科门类,41个一级学科共2075门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的修订、制定,同时,及时结合学科发展尤其是新兴交叉学科领域的发展情况,动态修订课程设置方案和更新教学大纲也已经成为他们的日常习惯。

这5年来,中科院研究生院每年为参加集中教学的学生开设的课程增加了3倍,已经突破了1000门;其中人文、经济、管理类公共选修课程的增速最快,每年开设近200门;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国内外一流专家开设的学科发展系列讲座,也达到60余门。

从2004年起增设的“夏季学期”特别受学生的欢迎。它以学科前沿系列讲座、交叉学科课程和学科综合课程为主,授课教师主要来自于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科研一线的知名专家、学者。该校资环学院的付军同学这样评价:“夏季学期内容安排既全面又重点突出;老师准备充分,讲课形式多样;课堂气氛活泼,师生交流融洽。”他尤其感慨于老师们非凡的个人魅力,“老科学家多年研究的积淀和个人风采的体现,正所谓‘大美无言’,让我深感钦佩。”

“空中课堂”也是中科院研究生教育的独特风景。借助远程教育系统,京外特别是地处西部地区的研究生可以实时收看各种高水平报告和各类学术前沿讲座,与北京、上海的同学一道,共享高水平的师资、课程资源。

在中科院研究生院,课堂教学已经开始突破传统的单向知识灌输。教师们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在很多课程中,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实验上机等互动和实习内容约达到总课时的50%。化学学院的何裕建教授鼓励年轻学子把自己的课堂变成Seminar报告会;植物所所长韩兴国教授采取双语授课,2/3的课程时间用英语讲授新内容,1/3的时间以汉语做复习,他开设的“生态系统生态学”硕士课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课程。

名家荟萃零距离感受大师魅力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使中科院的研究生们感到骄傲、自豪和“幸运”,也是最令其他院校研究生感到“眼红”和羡慕的。面对面聆听大师的指导,对中科院的研究生来说是经常的事情;如果愿意大胆争取,还会有可能得到向诺贝尔奖获得者当面提问的机会。

“只要是上课时间,走进任何一间教室,都可能看到在讲台上一位德高望重的院士或者某个领域的知名科学家。” 2004级的研究生魏沛说,他本科就读的高校只有一位院士,学生们只闻其名,无缘得见。而中科院研究生院共有研究生导师6767人,其中两院院士多达300余人,他们都直接参与研究生的指导和培养工作;本学年统计,直接走上讲台、为研究生讲授基础课或专业课的两院院士就有140余位。

中科院研究生考试大纲

研究生们认为,通过与杰出科学家的近距离接触,除了学术上的收获,他们还很容易得到精神和思想方面的启示,从而提高创新的自信心,改善自己的学习工作方法。曾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的蔡亚岐表示,导师江桂斌教授对自己的影响非常大。他说:“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江老师教给我们的‘四个学会’——学会做科研,学会写文章,学会作报告,学会写申请。”

该校与德国DFG、荷兰皇家科学院等数十家科研机构和著名高校签署了科技教育合作协议,联合培养研究生,开展科技合作。在集中教学园区和各研究所,各种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频繁。仅2005年,就有12位世界顶尖的科学家作为“爱因斯坦讲席教授”来该校讲学,他们都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或某些学科领域相当或接近于诺贝尔奖获得者水平的学术大师。

成果频出凸显“两段式”培养优势

在完成一年的基础课程学习后,中科院的研究生就会直接投入到导师所参与的科研课题中去。中科院各研究院所大量的前沿课题、先进的科研设备、雄厚的指导力量,为研究生迅速成长提供了非常良好的基本支撑。

“在求学期间就能参与这样的重大项目,我们很幸运,”计算所一位参与“龙芯”研制的同学这样说。实际上,从“龙芯”的开发到“神六”飞船应用系统的研制,很多中科院研究生活跃在科研工作第一线。“神六”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林宝军说:“我带的研究生能直接参与课题中科院研究生考试大纲,这里实践性比较强,都是工程类的,更注重的是理论怎么能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们还表示,他们在科研实践中学到了很多单靠书本学不会的东西,比如团队精神、奉献精神,还比如一丝不苟、锲而不舍。

在中科院研究生院,二十几岁的年轻学生在国际一流期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已经不是新鲜事。副院长隋红建随口就给记者举了好几个例子:华南植物园首次在《自然》上发表论文,第一作者就是博士研究生王英强;今年9月底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动物所的博士研究生李文东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今年,上海生命科学院的蒋辉、管吉松,生物物理所的孙飞等研究生也先后在《细胞》杂志上发表论文。以青岛海洋研究所博士生阎喜武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项目荣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也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隋红建说。

从去年9月开始,上海生命科学院设立了每月一次的“第一作者讲坛”。发表过高水平研究论文的“师哥师姐”会向低年级研究生讲述他们的科研工作历程,畅谈如何培养科研兴趣、如何选题、如何思考、如何走出困境等。类似这样的“研究生论坛”、“Journal club”在中科院其他研究所也不少。

兼任着教学委员会主任的邓勇教授表示,创新能力培养主要得益于科研创新实践,也最终由实践来检验;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的“两段式”培养模式,正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培养最为鲜明的特色和优势所在,这一模式也确保了研究生教育培养的高水平高质量。“牢牢抓住质量建设,办出中科院的特色,我们对‘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战略目标充满信心。”

素质教育为理工科学生插上人文翅膀

中科院研究生院是理工科学生云集的地方,但近年来越来越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研究生院副院长马石庄认为,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科学技术就像躯干一样重要,而人文素养则是帮助他们高飞的翅膀。

该校一方面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加大人文、社会、管理类课程的比重;另一方面通过中科院举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创新案例系列讲座”、“研究生素质教育大讲堂”、“人文素质知名学者系列讲座”等活动,指引研究生的治学、处世、做人。他们还建立了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组织研究生创业计划大赛,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在这里中科院研究生考试大纲,每年举行的“校园文化艺术节”、“高雅艺术进校园”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精品项目。在这里,还有一个以在学博士研究生为主体的全国独一无二的博士合唱团。2004年成立至今,博士合唱团已参加过多场演出,包括不久前举行的“‘神六’赞歌”庆典晚会。此外,创业者协会、研究生剧社、学生记者团、青年志愿者协会等30余个学生团体活跃在校园不同的舞台上。“科苑星空”BBS网站,更为全院研究生提供了交流平台和精神家园。

“博学笃志、格物明德”是该校确立的校训,已经成为其办学理念和师生的共同追求。提起选择中科院研究生院的初衷,一位女同学说:“中科院的待遇是国内最高的,在这里,我不必面对学费和助学贷款的压力,可以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她说,“来了之后,发现这里严谨的学风、良好的学术氛围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更加吸引我,因为这些真正有助于我们的成长。”

排行榜
Copyright 2020 © 长沙考研辅导班价格_考研机构实力排名最新 - 长沙考研 网站地图|京ICP备18012533号-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