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沙考研辅导班 >  中国美术学院考研美术史考研上岸经验解析

中国美术学院考研美术史考研上岸经验解析

时间:2023-05-03 12:56:49 阅读: 作者:gong2022








有关考研上岸经验分享的话题,说起来呢,是一个老话题,年年都有过来的学长学姐,讲述着他们在各自的航道中成功抵达的驾驶经验,虽然不新鲜,但是它有用,因为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有护船使者,在上岸之神的帮助下顺利抵达,我们大多数人还是一个人在战斗,驾驶着孤独的小船,悬浮飘荡在学术海洋的惊涛骇浪之中,在心里,轮番上场着希望、勇气与畏惧。

也因此,过来人的经验,就像一张航海图一样,帮我们规避风险,指明航向。在这里,我给大家分享我几年前的艺术史考研备考经验、之后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遇到的诸多学生问题,希望能使大家有所获益。

回忆当年参加考研,真正用来系统复习的时间只有半年,而且还要准备英语与政治,留给专业学习的时间其实并不多。在了解了往年的真题后,如何备考,第一个问题是要看哪些书,怎样看书?

先说看哪些书,通常情况下,招生简章里所推荐的参考书目都是不够用的,关于选择看哪些书,这个要非常慎重,绝对不能把时间浪费在那些没有营养的书上,我当时就费了很大的劲,走了一些弯路,因为目录学的方法与文献检索的技巧的确是一个技术活,而且有时候,有待于常年的积累与对学术问题的持续关注,才能建立起自己的知识架构,知道哪些领域里有哪些专家,应该看哪些人的书。关于推荐书目,大家可以看之前的推送,这是一个基本框架。

本公众号会有详细的推送,为大家细致梳理中外美术史、艺术概论的参考书目及不同院校的阅读方案,关于零基础该读哪些书,深入学习以及研究性学习,请大家持续关注!

怎样看书?

多年教学以来,我几乎年年都听到有学生跟我反映,老师贡布里希的书看不懂怎么办,巫鸿的书看不懂怎么办等等,从某种角度上说,这是专业学习的门槛,但只有有效的输入才能有效的输出,如何看书,这的确是一个大问题。

长期以来,尤其是不看书的人,都有一个误区,好像认字就会看书,但事实上,读书也像画画一样,它是一门“手艺”,需要不断练习,读书有方法也有技巧,长时间不读就会生疏,读的多了就会熟练。

首先,读书应当由浅入深,这个大家也都知道,通常要看一本经典著作,例如贡布里希的《艺术与错觉》,它肯定得是在我们读了《艺术的故事》的基础上,并且你已经对贡布里希这位学者他的学术脉络和学术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例如先看了范景中老师写的贡布里希的相关论文,或者陈平《西方艺术史学史》、李宏《西方美术理论简史》中的介绍再读原著。总之,读经典之前,不要着急,一定要在它周围多跑几圈,热热身,然后再进入它。

青年贡布里希

《艺术与错觉》第一版封面

经典不好啃,但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立志于此的必由之路。

不啃经典,永远都只是门外汉。首先我们要特别注意目录,一本书的目录,就是它最简单的框架,然后是导论,作者一般都会在导论中介绍他在本书中谈了哪些问题、各章的简要介绍,运用了哪些研究方法,以及前人研究的文献综述。可以这么说,如果我们把一本书比做是一幅画,那么导论就相当于画家自述,因此,导论的阅读是非常重要的,无论如何都不能跳过去。下来,我们可以有选择的分章阅读,根据实际情况,一本书也不是都要从头读到尾。在我们具体阅读各章节的时候,当然读文章时也是同样的,我们始终要问自己这两个问题,也即,只要读书,就必问的两个问题:

1.我想要从书中获得的信息是什么?我们本身要带着问题来读,不能漫无目的读。

2.作者在文中谈论的问题是什么?始终要抓住文章主线和文章结构,不要被细枝末节带偏。

阅读下来总是磕磕绊绊的,有时候也会频频遇到一些“学术行话”,例如各种主义,这些都会影响到阅读速度,然而,细节问题,没有理解不要过多纠结,始终要抓主线,他论述的问题是什么,他是怎样论证的,以及他的立场和观点是什么。

关于作者的立场,这个我希望大家要格外注意,有的学者他的立场比较鲜明,例如高居翰总体上肯定董其昌“南北宗论”,而徐复观则持批判态度。但是,有的学者,他避免太过主观的论述,立场经常让我们觉得暧昧不清,就像哈斯克尔的《历史及其图像》,他全文以一种叙述性的写法试图还原那些以“图像作为历史研究材料”的历史学家的学术生涯,但是却鲜有直接评述,当我们面对那浩如烟海的文献与记述时,也淹没在意义的漩涡里。立场不清,要表达的意思,我们就把握不准确,有时候对于文章的理解甚至南辕北辙。

青年哈斯克尔

《历史及其图像》第一版封面

关于读书,除以上观点外,我还想让大家形成一个古老的观念:“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要有痕迹,无论是直接写书上,还是写在笔记本上,都一定要总结,这不仅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加深记忆,还有更深的一层含义,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并不是说多写几遍就能帮我们记住,而是,遗忘是必然的,只有把它记下来,才能在忘记的时候,通过它重拾回想。

谈完怎样读书,

就读书,

我还想再谈两个大家常见的问题:

1教材和其他书目要以哪个为重?

2 读原典还是读二手资料?

教材vs其他书目

绝对不会有一本书能解答所有问题,而看什么书,至关重要。

从根本上讲,目前市面上的中外美术史教材没有一本是全面的,需要读教材以外的其他书目来补充我们的美术史知识,这本身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教材能帮助我们确定一个考试的范围,考题不会超出它,例如教材上没有出现过的一个艺术家,它不会考,但是教材只能帮我们解决最基本的填空、选择题,甚至名词解释都需要我们额外补充,就更不用说简答与论述题了,例如考试问,罗马艺术为什么衰落,你只看教材根本回答不了这个问题,或者谈一谈中国艺术中的复古问题。

原典vs二手资料

不懂自己思考,只是“白嫖”现有二手材料,会有让你的答案偏向同质性的风险。

很多学生在考研的过程中,学习重要的艺术史家的观点,都会选择读二手资料而不是原典,在豆瓣或者知网上搜的书评,以及关于这些学者的总结。当然读二手资料有它的时效性,“我的时间已经很紧张了,我根本没有时间去读那些大部头的著作”,这确实都是大家面对的实际问题,但是根据我的经验,网上能找到的书评与总结,基本上写的都很差,而且很多可以肯定,他根本没有读完全书就写了。

所以,面对这些二手材料,我们首先得有一个甄别的能力,大体上来说,翻译过来的外国人对重要学者总结的文章都要比国内的写的好,国内一些著名学者写的评述也能参考,其他的需要慎重。

另外,参考二手材料,会有让你的答案偏向同质性的风险,设想你能找到的材料别人也能找到,这么多年来呈现在老师面前的就成了千篇一律的套话,就好比所有人都谈贡布里希把心理学纳入到艺术史研究中来,你只要说是“知觉心理学”,都会让人耳目一新,然而,摆脱套话与概念化认识的方法,必须回归原典。

考研备考,总的来说就是输入和输出两个问题

上文,我们主要谈了读哪些书和怎样读书的输入问题,当然这里还涉及到时间安排、复习进度等因人而异的具体情况,在这里我们不展开讨论,因为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复习计划。

下文我们将主要谈论输出的问题。

还记得我当初考研的时候,询问前辈们的经验,问他们都考了哪些题,以及要怎样答题,关于考题我大体知道了,而怎么考,只有一个字:“扯”。这让我长期陷入了对“扯”的玄学思考中,按照他们的描述,上了考场,南宋四家就只知道“马一角、夏半边”却写了1000多字,我实在是想不明白这是怎么写的?我要怎么扯?

于是,我不再纠结,我自觉自己没有扯的能力,我要提前准备模版,于是那一年考试,我结合往年考题,预测了5个题目,分别准备了它们的模版,非常幸运,我命中了1道,并且在艺概的考试中,也套用了自己准备的其他模版。预测考题,准备属于自己个人的答题模版,我认为是备考应试最稳妥的方案,设想一下,如果你有准备好的超过10个题目的成熟模版,在考场上一定会很有底气,并且肯定有能用上的。

那我们的模版要准备成什么样呢?以及考场上的题目要怎样答才行?准备模版是为了答大题,因此,模版必须是一篇有头有尾、有观点有论证、有行文逻辑的小文章,通常在2000-2500字,也不要过长。模版不是我们通常看书所总结下来的笔记,或是就像政治一样的一些要点,那些还是零散的、碎片的知识,我们要在考试之前,有意识的把这些知识编织在一起。

有很多同学都有一个误区,认为复习就是看书和背书,而不主动的去写一些题目,这是肯定不行的。思维和思考方式同样也需要练习,如果只把组织答案、组织行文留给考试时的灵光一现,这是不靠谱的做法。

唐寅与文徵明思维导图

当大家着手开始写文章、写模版的时候,有几点我要特别强调,这很重要,因为过往的学生中,都或多或少有这样的问题:

1.避免自己的文章写成介绍性文章,而要写成研究性文章,得有专业视角进入。例如风格变化发展的原因是什么,艺术家是在何时间、何种目的、为谁创作的作品、该作品要充当什么功能、以何种方式呈现、如何被观看。

2.要有建立讨论问题的语境意识。语境可以简单理解为,给自己讨论的问题划一个范围,例如本文将以明清艺术当中的文人画家与职业画家的相互竞争,谈一谈艺术与大众文化的关系,那这个语境就是被你放在了明清美术中。

3.行文逻辑、文章结构一定要清晰。清晰的逻辑与结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要把自己的逻辑和论述的步骤展示出来,而不是只在自己心里,你要把它明确的写出来。第一段要清楚的点出文章的论题,然后在每一段的开始都要清楚的写出这段要写什么,你的观点是什么,有哪些例子可以证明,当谈的问题都讲清楚之后,最后再进行总结。

4.注意学术规范。比如引用,当你要引用某学者的观点时,一定要说清楚,是谁的哪本书当中的什么观点。一些重要的术语,翻译过来可能产生歧义的,也要标注出原文。

以上,是我关于艺术史考研备考经验的分享,主要从输入与输出两方面谈了谈。的确,我上面讲的这些都很朴素,总结下来,就是脚踏实地、认真学习,但是话说回来,又有什么比这更靠谱的备考方法呢。

我们曾经所被告之的、被渲染出来的那些不认识单词也能做英语阅读理解的神话,这存在吗?

那些标榜某些答题技巧和说什么背了哪些资料就是万全之策的方便法门,真的有效吗?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的图像志分析

学习,需要内在驱动力和外部约束力。

老师的作用是修正同学们的不足,

并为大家找清方向、

避免无用功的累积。

只有以谦卑和敬畏之心对知识,

知识才能以渊博和智慧回馈你。

最后,

祝愿大家都能在考研路上取得成功,

也在不断的学习与磨练中,

成为更好的自己!!

图片整理|研至艺术设计工作室

文稿来源|研至艺术设计工作室

更多资讯,关注文末公众号~

未经允许请勿使用本文内容
标签:
Copyright 2020 © 长沙考研辅导班价格_考研机构实力排名最新 - 长沙考研 网站地图|京ICP备18012533号-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