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沙考研辅导班价格 >  燕园风华他们是北大“校长奖学金”获得者!_研究生_科研_博士

燕园风华他们是北大“校长奖学金”获得者!_研究生_科研_博士

时间:2023-09-17 14:44:13 阅读: 作者:gong2022






原标题:燕园风华 | 他们是北大“校长奖学金”获得者!


全文共5900字,阅读约需15分钟

关键词:校长奖学金

在北大,有一群人

他们在各自领域刻苦钻研

他们是北大的博士研究生

从2009级博士生开始

北京大学为在校博士研究生

设立了“校长奖学金”

至今已有十余年

该奖学金是北京大学设立的

荣誉性最高、资助额度最大

影响范围最广的研究生奖学金

2021-2022学年

来自34个院系的共计538名博士研究生

获得“校长奖学金”

让我们一起走近今年部分获奖者

听听他们的经验与体会

苏士皓



物理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师从薛建明教授,研究方向为离子束物理与应用。

曾获学术创新奖、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成果一等奖、2018-2021年连续获得博士研究生校长奖学金,已在 sci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往日都是寂静的离子束物理实验室里突然传出一阵雷动的掌声,苏士皓和同学们经历了数次失败之后,终于得出了实验结果。正当同学们还在欢呼雀跃,沉浸于喜悦之中时,导师却问:“你们想过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果吗?这背后的物理原因是什么呢?”实验室里顿时鸦雀无声。追问、反思,直至溯源到最基本的公式定理,这是导师带给苏士皓的习惯,只要“说起科研,第一时间浮现在我脑海中的便是‘严谨’一词。”

除了因果分析之外,科研中的方方面面都需要认真细致。苏士皓谈到,自己在文献调研中,往往需要先确定核心文章,根据核心文章的引用和被引大量检索相关文献,寻找交叉,一直查到最新的几篇文章,从而建立起课题的文献网络。

要做好一个科研人,拥有严谨笃实、不畏繁冗的工作态度是重中之重。

王李玎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师从刘志伟老师,研究方向为 d-f跃迁稀土配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性质研究。

博士期间以第一或共一作者发表文章9篇,申请专利5项,曾获国家奖学金、钟陈玉蘭奖学金(二等)、霞光奖学金、“化学之星”称号,2017-2021年4次获得博士研究生校长奖学金。

科研有时因成功带来趣味和成就感,有时因努力后的失败结果带来挫败感,大量重复性的工作也会带来无趣,王李玎同样经历了这些,但他觉得:“在求学生涯里找准目标最为重要,无论是科研还是人生的目标都是如此”。一开始的大目标尤为重要,面对容易出结果、发文章的方向以及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后者应先考虑,两者如能兼具或许更好。在科研大目标的压力下,有些人会因此萎靡不振,而王李玎选择先去设一些容易实现的小目标,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成就感,更有动力继续研究下去。

谈到人生的目标,王李玎认为这是和科研目标的选择相类似的。本科及研究生毕业都会面临找工作的不同选择,在这些人生的重要节点,任何选择都举足轻重需要经过深思熟虑,任何目标也都需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人生的路还很长,不要因为一时的得失而草率地做出选择。

求学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找准目标最为重要。

胡玲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师从范闻捷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植被定量遥感。

在北京大学学习期间,发表学术论文10篇,参与科研项目4项,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5次。曾获北京大学优秀科研奖、学术创新奖、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等。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于科研人员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胡玲研究的植被定量遥感是基于卫星观测数据,定量估算地表植被的生化参数,分析其长时间序列的变化规律。来自卫星的数据源具有数据量大且存储格式多样化的特点,这对学生乃至科研人员们的数据分析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高效地完成数据预处理以及模型计算等工作,确保来自地面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胡玲表示:“我们专业的同学需要熟练掌握至少一门编程语言。”而如果想要获取精确的地面验证数据,熟练掌握一些专业仪器的使用规范同样是必不可少的,这能够确保为遥感估算模型提供地面同步测量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一步又一步,他们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无限逼近世界的“真理”。

胡玲坚信,对于理工科学生而言,获取和处理数据是科研工作的基础也是核心。在这一环节,善用工具、用好工具能极大地提高科研效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陈一笛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2017级博生研究生,师从甘怡群教授,研究方向为应激应对和医患信任。

博士期间,担任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博士生第一党支部书记、2017级博士班班长、团支书,曾获北京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十佳团支部书记、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领队辅导员等称号,是2019-2020学年度和2021-2022学年度博士研究生校长奖学金获得者。

每个人面对读博的压力都有可能会出现自我怀疑的时候,产生负面情绪。在面对压力时,陈一笛能够停下来给自己充电,从而获得能量,重新出发。没有完成计划的沮丧感对于广大科研工作者来说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但这也往往会带来后续计划执行的崩塌。她感叹道:愚公移山非一日之功,同样,一时的计划未完成,也不会对自己往后的规划造成很大的偏移,放平心态,不念过去,才能不畏将来。

她会利用科研之余的时间充实自己:参与建党百年庆祝活动、与学校实践团前往日本调研、为学院夜大生授课、在班级举办学术报告和交流会、课余自己制作表情包、剪辑视频等。在科研和生活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化压力为动力,勇敢前行。

高强度的科研生活本身总是和压力成对出现,“健全人格,首在体育”,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魄,尤为重要。

李健芸



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2018级博士研究生,师从杨立华教授,研究方向为宋明理学。

博士期间发表期刊论文4篇,出版译著1部,曾获北京大学三好学生标兵、学习优秀奖等荣誉,是2020-2021学年度和2021-2022学年度博士研究生校长奖学金获得者。

中国哲学的研究是立足经典文本的研究,阅读哲学经典不同于阅读其它文献。导师杨立华在第一节课上就强调:要拿出最庄重的态度面对过往历史中那些最卓越的心智留下的痕迹。因为这种态度直接决定了在研究中能够关注到的文本细节和能够揭示出的思想层次,而这些对于一项研究能否有独到的创新之处至关重要。此外,在阅读哲学经典的方法上,需要依循文本展开的脉络,厘清其间出现的概念内涵和概念之间的结构关联。对概念内涵的细致辨析和对概念间结构关联的清晰呈现是一部高质量著作必不可少的品质。

当确定博士论文的研究方向为朱子哲学后,李健芸阅读了大量朱子著作和《朱子语类》,与导师商量确定论文题目后,又开始阅读大量的二手研究,而后返回到朱子本人的论述当中。阅读二手研究和返回朱子本人的论述这一过程的循环往复成为其准备博士论文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阶段让他得以在既有研究之后做出进一步的推进,而这种推进又以朱子本人的论述作为坚实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开始论文的具体构思。

研究中国哲学首先要学会读书,而且要读

最重要的中国古代哲学经典。

闫晗



光华管理学院统计学专业2020级博士研究生,师从陈松蹊院士,研究方向为数理统计与应用。

博士阶段已发表2篇sci论文,参与“变系数流行病学模型的统计推断”等科研项目,曾获国家奖学金,北京大学三好学生等奖励,是2021-2022学年度博士研究生校长奖学金获得者。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在导师的带领下,课题组对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模型进行了一系列统计建模研究。这是一个非常紧迫而重要的科研任务,需要和时间赛跑——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出最优的流行病学模型来刻画动态的疫情局势。在这个过程当中,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接踵而至:传统模型的局限、数据统计口径的变化、疑似和无症状感染者带来的不确定性等诸多因素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最艰难的时期,陈松蹊院士带领成员们每天开两次组会,不断地在理论和应用上改进模型。功夫不负有心人,课题组终于成功解决了模型上的问题,提出了更贴合新冠肺炎的复杂传播模式的流行病学模型,并继续开展了对各国疫情防控效果的分析研究。作为博士期间的第一段研究经历,这段历程不仅是闫晗珍贵的记忆,也让他知道:科研之路道阻且长,韧性和毅力必不可少。困难愈艰深,思考愈久,攻克难关的成就感也就愈可贵,这也是做学术最有趣的地方。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柯达



法学院经济法学专业2018级博士研究生,师从刘燕教授,研究方向为金融法。

在北京大学学习期间,已发表cssci刊物论文10余篇、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论文3篇,并参加课题5项,曾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北京大学三好学生等奖励,是2021-2022学年度博士研究生校长奖学金获得者。

相较于本科、硕士阶段,博士阶段的科研主题更小、更深入,但是这并不代表博士阶段的科研就要忽视本专业其他领域或其他专业的“方法”和“知识”。在法学专业领域,一些同学已经在计算机编程、宗教、哲学等领域开展了深入的学习研究,甚至已经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和交流经验。

柯达目前所研究、发表的学术内容是法学专业内部一个看起来十分微小的领域,其种属关系可以体现为“法学-经济法学-金融法学-货币法学-数字货币法学”。该领域直接相关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很容易陷入只研究“数字货币法学”的认知局限之中。所幸刘燕导师以及经济法专业的其他老师的教导:“要认清货币现象的本质,同时要学习其他部门法或其他专业的研究方法。”事实上,北大提供了诸多可涉猎陌生领域的机会,包括旁听其他专业的课程、加入感兴趣的社团、参加相关的学术活动等等。此外,针对研究中出现的一些涉及跨学科的疑惑,柯达也会向相关学科的同学虚心请教。

勇于涉猎陌生领域,有助于突破自己的认知局限。

尚俊颖



政府管理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师从何增科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革命理论。

博士阶段发表核心期刊2篇,参与“政治通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国家治理”等大型课题。曾获国家奖学金、北京大学三好学生标兵、北京大学学生年度人物等荣誉,是2021-2022学年博士研究生校长奖学金获得者。

曾经的尚俊颖对待学术时常抱有“构建理性主义”的幻想,总想着一篇论文考虑周密之后一气呵成,他也因此在科研道路上碰壁。导师何增科教授曾多次为他指点迷津:要做到日起有功、日拱一卒、日积月累,保持学习的节奏和状态,保持手和脑子的“温度”。听了导师语重心长的教诲,他逐渐找到了适合的方法——写手稿,从而避免大脑“断电”导致的思考中断和灵感流失。日常动笔使他发现了文章中逻辑不通的环节、没有掌握的史实、没有吃透的文献,他带着这些问题重新阅读材料,不断思考,保持学习的惯性。

博士研究是一次长途的探险,指望靠刷夜、赶ddl这样的“运动式”学习方式来完成博士论文,无异于天方夜谭。

李典峰



艺术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师从陈旭光教授,研究方向为影视剧与电子游戏融合。

在北京大学学习期间,共发表论文7篇,参加国际会议1次,参与课题研究1项,参编著作1部、行业年报4部,2018-2021年期间,获得北京大学优秀科研奖3次,是2021-2022学年度博士研究生校长奖学金获得者。

“不论是艺术学还是我主要研究的游戏学都是新兴的人文学科,需要与其他旁枝学科建立纽带,而这种跨学科的研究需要建立在大量的文献阅读基础之上。而我是真心喜爱自己所研究的方向,才从阅读中获得了强烈的正反馈,且不感到枯燥”,李典峰一脸骄傲地说。对于时间相对有限的博士学习阶段,他给出的建议是:尽早确定具体的研究方向,并有针对地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同时也要与导师和其他学者积极沟通。对于沟通和交流这一点,李典峰特别强调,除了在学院内与老师同学的探讨,还要以文会友,多参加校内外的学术论坛,看到有和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的议题就马上以此为契机写作投稿并准备发言内容。国内外前沿学者的学术论文也可以拿来研读,学习其中切入论题的角度和方法论,这有助于丰富自己理论工具箱的使用方法。

李典峰之所以能在专业领域打破学科壁垒,除了自身乐在其中,北大不同院系课堂上不同学科领域带头人的风采也开拓了他的眼界,带来科研上的启示。一句“北大百年,数不尽的风流人物”也许是他对这里最真切的评价。

学以治趣,乐此不疲。

李子尧



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师从鄂维南院士,研究方向为深度学习及其在生命科学的相关应用。

目前已在计算机领域国际顶级会议、期刊上发表论文7篇,其中5篇为第一作者或共同一作,并多次受邀担任国际会议审稿人。现任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团委副书记,曾任研究院研究生会主席。博士期间曾获北京大学优秀学生干部(标兵)、三好学生、三等奖学金等荣誉。

交叉求道是李子尧学术生命力的重要源泉。作为数据科学专业博士生,李子尧在投身于深度学习理论与算法研究的同时,又将目光投向了实际需求与应用。于是,在导师的指导下,他开始尝试融合人工智能专业知识与以生命科学为代表的科学探索。“交叉”渐渐成为李子尧学术研究的底色,他在分子模拟与表示结合研究的工作中,大幅改进现有的高通量筛选模型,为药物发现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而在此之后,他又投入到蛋白质折叠问题的理论与方法探索中,做出了卓越成绩。

交叉还是李子尧生活的常态。从学院研究生会的干事到负责人,再到学院团委副书记,无论在什么岗位上,李子尧始终坚持服务同学的理念。在学生工作里,他充分引入科研中的创新精神,率先在部门开展“项目负责制”,不仅形成了团队的品牌活动,也极大锻炼了部门队伍。他还是一位积极参加志愿服务的热心青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中,李子尧作为集散交通指挥部志愿者的一员,总是第一批到岗,又是最后一批离岗,在昼夜更替中充分展现青春面貌。

将科研工作做到祖国大地上。

李萌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师从童美萍老师,研究方向为土壤-地下水环境中微塑料的迁移行为。

在北京大学学习期间,累计发表12篇sci论文,累计影响因子102.79,受邀国际学术会议并做英文汇报或海报展示4次,曾获国家奖学金,专项奖学金等荣誉。

在图书馆一个安静的角落,李萌正在浏览着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water research等期刊上最新的文章,她时而皱眉思考问题,时而奋笔疾书记录着启发。这是李萌的学习习惯——她经常在图书馆的某个角落,吸取最新最前沿的学术知识,而点点滴滴的积累极大提高了她的科研能力与认识水平。困惑是科研中的家常便饭,每周她都会同课题组里面的同学和老师交流。

对于自己的研究,她认为:“我一直希望自己的研究是成系统的,有现实意义的。于是我会反思自己做过的研究,思考未来应该开展怎样的研究工作。”在科研道路上,她也会在实验、写文章、投稿等方面遇到一些不顺,面对挫折,她会寻找巧妙化解压力、调整心情的好方式,努力寻找科研与生活的平衡点。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科研需要一步一步,才能有螺旋式增长提高。

追溯以往“校长奖学金”获得者

曾经手捧桂冠的青年们

如今已经成为了

各自领域的新星

未来属于年轻人

加油,青年们!

↓点击阅读原文,走近这些青春榜样

来源 | “北京大学”公众号、北京大学研究生院

编辑 | 黄熙、杨映锴、苏博、佘福玲

封面 | 靳戈

排版 | 唐儒雅

责编 | 昭花花

教授茶座

北大教授茶座 | 吕植:以坚定之心,守护生态大美

北大体验

未名学子说 | 麻婷:一场奔赴,一个终点

北大体验

未名学子说 | 程文奇:在燕园中共同闪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标签:
Copyright 2020 © 长沙考研辅导班价格_考研机构实力排名最新 - 长沙考研 网站地图|京ICP备18012533号-108